[实用新型]多角度可调节飞行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4971.1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6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雷瑶;纪玉霞;汪长炜;吴智泉;陈如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林捷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度 调节 飞行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型旋翼式飞行机器人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多角度可调节飞行机器人。
背景技术:
平面多旋翼(四旋翼、六旋翼和八旋翼等)飞行机器人以其结构紧凑、操控简便,机动灵活等优点,已成为小型旋翼式飞行机器人领域内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的平面多旋翼飞行机器人大都采用平面布局结构,其全部旋翼都位于同一个平面(或两个平行平面)内且旋翼的转轴都指向同一方向,其平飞运动必须依靠姿态角的改变由升力的水平分量提供平飞所需的驱动力,由升力的垂直分量来克服机器人的重力。由于各个旋翼产生的升力方向相同,多旋翼驱动系统只能向飞行机器人提供一个可调的升力以及三个姿态控制力矩,使得这类结构的平面多旋翼飞行机器人在本质上是一种欠驱动系统,只能通过姿态改变产生平动飞行的力,其姿态转动和平动运动间存在耦合,严重制约了其机动能力,给机器人的稳定控制带来了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多角度可调节飞行机器人,该多角度可调节飞行机器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从根本上克服传统平面多旋翼飞行机器人的欠驱动性。
本实用新型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多角度可调节飞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可拆连接在机体上的六根支撑臂,各支撑臂端部连接电机安装罩,所述电机安装罩内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旋翼,所述各支撑臂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各支撑臂的中心轴线均布在该平面内。
进一步的,上述支撑臂通过夹紧装置可拆连接在机体上,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呈圆箍状的夹紧零件和穿设在夹紧零件开口部位的连接杆件,所述连接杆件的一端与螺母可拆连接,所述连接杆件的另一端连接预紧零件。
进一步的,上述相邻旋翼旋转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每个旋翼与其相邻的两个旋翼组成面对面和背对背两个旋翼对。
进一步的,上述支撑臂与夹紧零件连接的那一端表面上设有0-90度的刻度线,每个刻度线位于支撑臂周壁上且与中心轴线平行,相邻刻度线以15度递增,其中0度刻度线布设在支撑臂表面的整个长度方向。
进一步的,上述预紧零件包括偏心圆柱体和连接在偏心圆柱体上的拨柄,所述偏心圆柱体上设有用于穿设销钉的通孔和用于穿入连接杆件端头的凹槽,所述销钉穿设在偏心圆柱体的通孔和连接杆件端头的穿孔内。
本实用新型多角度可调节飞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其中多角度可调节飞行机器人包括机体和可拆连接在机体上的六根支撑臂,各支撑臂端部连接电机安装罩,所述电机安装罩内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旋翼,所述各支撑臂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各支撑臂的中心轴线均布在该平面内;工作时,预先将每个旋翼安装到支撑臂端部上,然后将各支撑臂安装到机体上。
进一步的,安装支撑臂过程中调节其安装的角度,使相邻旋翼旋转方向相反,及每个旋翼与其相邻的两个旋翼组成面对面和背对背两个旋翼对。
进一步的,上述预紧零件包括偏心圆柱体和连接在偏心圆柱体上的拨柄,所述偏心圆柱体上设有用于穿设销钉的通孔和用于穿入连接杆件端头的凹槽,所述销钉穿设在偏心圆柱体的通孔和连接杆件端头的穿孔内,安装支撑臂时,先转动拨柄,使偏心圆柱体的偏心小直径处与连接杆件中心轴线平齐,此时夹紧零件处于松开状态,即可在夹紧零件中心孔内插入入连接杆件,然后旋动拨柄,使偏心圆柱体的偏心大直径处与连接杆件中心轴线平齐,此时夹紧零件处于夹紧状态,即完成支撑臂的安装;相反,拆卸支撑臂为相反步骤。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角度可调节飞行机器人具有全新的旋翼单元布局结构,采用了倾斜安装旋翼的方法,使得旋翼产生的升力不再指向同一个方向,相邻两个旋翼的旋转方向相反,正反旋转的转子对机体的扭力矩相反。六个非平面旋翼的转速配合,使机器人可在三轴方向上独立调节力与力矩,实现姿态转动和平动运动间的解耦,从本质上消除了平面多旋翼飞行器的欠驱动特性。
设计的支撑臂夹紧装置使各支撑臂与机体连接牢固,并实现了旋翼倾角的调整,不同的旋翼倾角使得该非平面旋翼机器人的结构中形成了多组面对面和背对背旋翼对,这为研究不同的旋翼倾角对非平面旋翼机器人气动性能的影响提供了便利。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不同的非平面旋翼倾角后发现,不但多角度可调节飞行机器人具有了六自由度独立控制的能力,而且合理配置的旋翼倾角使得相邻的非平面旋翼对产生的总升力增加,其气动性能也比平面多旋翼飞行机器人更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49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拆装组合式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带有固定翼的多旋翼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