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乘员舱内吸音层及具有该吸音层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2495.7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7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肖宇;周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B60N3/04;B32B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4 | 代理人: | 李萌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员 吸音 具有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乘员舱内吸音层及具有该吸音层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越来越普及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在使用汽车的同时对汽车驾驶的舒适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汽车在驾驶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噪音,如何降低噪音成了各大汽车生产厂商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降低噪音,除了在汽车的发动机舱以及底盘等易于产生噪音的位置增加消音装置外,在乘员舱的底板以及前围板上,一般会各铺设一层吸音层来对噪声做进一步的吸收,在乘员舱的底板上一般会铺设有一层地毯以对噪音进行吸收,在汽车的前围板上,一般会设置一层前围吸音层以对噪音进行吸收。由于布设的需要,地毯以及前围吸音层需为两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就需要对二者的连接过渡处进行处理,以增加吸音性能以及美观性能。
图1为现有技术中乘员舱内吸音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地毯1111与前围吸音层1112之间具有较好的过渡,地毯1111朝向前围吸音层1112的一端会形成有延伸层1113,延伸层1113的厚度小于地毯1111本体的厚度,在安装时,延伸层1113搭设于前围吸音层1112上,然而此种安装方式使地毯1111与前围吸音层1112之间具有较大的工艺间隙1114,在工艺间隙1114处仅有一层较薄的延伸层1113,因此噪音能够从工艺间隙1114处穿入乘员舱内,影响驾驶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乘员舱内吸音层及具有该吸音层的汽车,该吸音层能够减小工艺间隙带来的影响,改善吸音效果,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乘员舱内吸音层,包括地毯及前围吸音层,所述地毯在靠近所述前围吸音层的一端上,从远离所述前围吸音层方向至靠近所述前围吸音层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厚度,所述前围吸音层靠近所述地毯的一端,从远离所述地毯方向至靠近所述地毯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三连接段及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四连接段的厚度,所述地毯上的所述第二连接段覆盖于所述前围吸音层的第四连接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地毯上在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五连接段,所述第五连接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厚度,所述第五连接段覆盖于所述第三连接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连接段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厚度之和不小于所述地毯的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四连接段的厚度之和不小于所述地毯的所述第一连接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四连接段的厚度之和,以及所述第五连接段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厚度之和均与所述地毯的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地毯包括表皮层及第一棉垫层,所述表皮层位于地毯远离所述前围吸音层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一棉垫层与所述前围吸音层接触。
进一步地,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至所述第五连接段,所述表皮层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棉垫层的厚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前围吸音层包括第二棉垫层及发泡层,所述发泡层位于所述前围吸音层远离所述地毯的一侧,所述第二棉垫层与所述地毯的第一棉垫层接触。
进一步地,从所述第三连接段至所述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二棉垫层的厚度相同,所述发泡层的厚度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乘员舱内吸音层。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地毯及前围吸音层相应的第一至第四连接段的设置,使得地毯与前围吸音层之间的间隙形成于厚度较厚的第二连接段上,增大了间隙处地毯的厚度,减小工艺间隙带来的影响,改善了地毯与前围吸音层接触处的吸音性能,提高了驾驶的舒适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乘员舱内吸音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乘员舱内吸音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III-III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24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车门防擦条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衣帽架的吸音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