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控面板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5114.X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2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程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 |
地址: | 065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板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指纹识别的全面屏方案的问题,包括:触控膜层以及指纹识别膜层,所述指纹识别膜层在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膜层的至少一个预设镂空区域中。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将指纹识别功能集成在显示面板中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已经成为当今的技术潮流。
目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中,其指纹识别模块一般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大多设置在外露的Home键对应的位置,在用户通过手指触摸Home键时,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然后根据比对结果完成指纹识别。
然而,将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非显示区域,必然会限制显示面板的全面屏设计,不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全面屏。
因此,亟需找到一种可以实现指纹识别的全面屏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指纹识别的全面屏方案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触控膜层以及指纹识别膜层,所述指纹识别膜层在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膜层的至少一个预设镂空区域中。
优选地,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显示膜层,所述显示膜层中设置有呈阵列式排布的多个发光子像素;
所述指纹识别膜层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与多个所述发光子像素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优选地,所述指纹识别膜层包括第一指纹识别图案;
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图案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膜层中相邻发光子像素的缝隙处。
优选地,所述显示膜层中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空白子像素,所述指纹识别膜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指纹识别图案;
所述第二指纹识别图案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膜层中空白子像素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相重叠。
优选地,所述显示膜层中设置有多个空白子像素,所述多个空白子像素均匀分布在所述显示膜层的发光子像素之间。
优选地,连接所述指纹识别膜层的引线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膜层中发光子像素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优选地,所述触控膜层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触控驱动电极,以及沿第二方向设置的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和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交叉绝缘设置;
所述触控膜层中至少一个特定电极的两端通过信号传输线与触控驱动芯片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特定电极包括被所述预设镂空区域截断的触控驱动电极,和/或,触控感应电极。
优选地,所述指纹识别膜层包括沿第三方向设置的指纹驱动电极,以及沿第四方向设置的指纹感应电极,所述指纹驱动电极和所述指纹感应电极交叉绝缘设置。
优选地,所述相邻发光子像素的缝隙宽度范围为:10μm-50μm;所述指纹驱动电极与所述指纹感应电极的线宽在所述相邻发光子像素的缝隙宽度的范围内。
一种触控装置,包括通过上述所述的触控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由于触控膜层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预设镂空区域,且指纹识别膜层在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触控膜层的至少一个预设镂空区域,这样这两个膜层之间便不会产生干扰,因此能够实现指纹识别的全面屏方案。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51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美术绘画展示一体桌
- 下一篇:用于锥齿轮箱的装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