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光通信且具有熔断释放功能的通信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1656.X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7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闵强利;李锋;邓国新;刘晓东;刘来连;王国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3/02 | 分类号: | H04B13/02;G08C23/04;B63C1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郭德忠;仇蕾安 |
地址: | 443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光通信 具有 熔断 释放 功能 通信 传输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光通信且具有熔断释放功能的通信传输装置,属于海洋监测技术领域,包括:通信报警浮标、支座、熔断丝及数据传输舱;所述通信报警浮标用于与外部的卫星通信,其端部设有两个熔断接线柱和第一光通信窗;所述数据传输舱用于与外部的水下潜标平台的控制中心进行信号传输,其端部设有第二光通信窗;熔断丝一端固定在数据传输舱的端部,另一端与通信报警浮标中的与电源模块正极连接的熔断接线柱连接;所述第一光通信窗和第二光通信窗相对,实现光信号的通信;本发明可以实现与水下潜标平台的数据传输及与卫星的通信,它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安装、通信释放可靠及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光通信且具有熔断释放功能的通信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浮标、潜标是海洋最主要的观测设备,能观测海洋动力及海洋水文等要素。由于浮标的主体部分暴露在海面,不可避免的会遭到海面风浪或人为的破坏。潜标主浮体布设在水下一定深度,可以在恶劣海况条件下长期、隐蔽地对海洋动力要素进行立体综合监测。
但目前潜标装置大多为自容潜标,需等到回收后才能获得测量数据,获得数据的实效性不足。还有一些潜标装置采用电缆将浮标释放到水面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模式,浮标体积较大,受到海面风浪等环境影响很大,容易遭到损坏,并且浮标释放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光通信且具有熔断释放功能的通信传输装置,可以实现与水下潜标平台的数据传输及与卫星的通信,它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安装、通信释放可靠及成本低的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使用光通信且具有熔断释放功能的通信传输装置,包括:通信报警浮标、支座、熔断丝及数据传输舱;
所述通信报警浮标用于与外部的卫星通信,其内部设有卫星通信终端、控制单元及电源模块;端部设有两个熔断接线柱和第一光通信窗;两个熔断接线柱分别与电源模块的正、负极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熔断接线柱与电源模块的接通或断开,及卫星通信终端的信号发射;
所述数据传输舱用于与外部的水下潜标平台的控制中心进行信号传输,其内部设有数据传输控制板,端部设有第二光通信窗;
所述支座上设有用于安装熔断丝的凹槽及与所述凹槽不相通的轴向通孔;
整体连接关系如下:支座的一端固定在数据传输舱的端部,熔断丝位于支座的凹槽中,其一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数据传输舱的端部,另一端通过连接装置与通信报警浮标中的与电源模块正极连接的熔断接线柱连接;通信报警浮标的端部与支座的另一端端面相接触,但不连接;支座的轴向通孔一端与通信报警浮标的第一光通信窗相对,另一端与数据传输舱的第二光通信窗相对,使得第一光通信窗和第二光通信窗相对,实现光信号的通信;
当水下潜标平台与数据传输舱进行数据传输时,控制单元控制熔断接线柱与电源模块断开,不释放通信报警浮标;数据传输舱接收到水下潜标平台的数据信息后,通过第二光通信窗和第一光通信窗传输给通信报警浮标的控制单元;
当通信报警浮标与卫星进行通信时,控制单元控制熔断接线柱与电源模块接通,电源模块的正、负极通过海水与熔断丝形成回路,熔断丝在电化学腐蚀的作用下熔断,释放通信报警浮标。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报警浮标还包括:头罩、支撑架、耐压壳体、底盖及隔离座;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卫星通信模块和通信控制板;
头罩和底盖分别固定在耐压壳体的两端使其形成封闭壳体;
第一光通信窗和隔离座安装在底盖上,两个熔断接线柱安装在隔离座上;其中,隔离座位于底盖的中部,两个熔断接线柱均位于所述封闭壳体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16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