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固体膏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0111.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8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周粤生;卢泽菁;梁志朋;郑镇钦;李腾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分子态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06 | 分类号: | A61K9/06;A61K36/804;A61P39/00;A61P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514779 广东省梅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膏方 制备 新型固体 混合液 提取液 结晶体 标准量化 过滤除渣 携带方便 营养滋补 原料粉碎 综合作用 出膏率 质量比 超滤 负压 煎煮 纳滤 破壁 失活 微滤 脱水 过滤 能耗 保留 预防 制作 治疗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固体膏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料粉碎60‑200目,并与水按质量比为1:15‑30混合,得到混合液;S2.将混合液破壁,过滤除渣后得到提取液;S3.将提取液依次经过微滤、超滤、纳滤进行过滤纯化,得到滤液;S4.在负压、温度为25~30℃的条件下,对S3得到的滤液进行脱水,并控制水分在3%以下,得到固体膏方。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固体膏方因高温反复煎煮而造成有效成分失活的问题,能耗小,大大缩短制作时间,能够提高固体膏方的出膏率。本发明所得到的固体膏方结晶体在完好保留经典膏方的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的综合作用的同时,具有标准量化、携带方便、随时服用、体验感好、安全性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膏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固体膏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膏方”是以养生保健为主要目的所服用的中药膏剂,又称“膏滋”,是最古老的方剂剂型之一,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糖或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主要针对慢性虚损性疾病的长期调理以及滋补养生,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的作用。膏方作用包含“救偏祛病”的双重作用。因病致虚、因虚致病,可用膏方;慢性、顽固性、消耗性的疾患,亦可用膏方调养,所以膏方不同于其他补药、补方,它具有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的特点。
口服膏剂是由资深的中医药学专业人员,根据服用者的体质状况,遵循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思想,选择单味药或多味药合理配伍组方,经过严格的特定工艺加工而成,主要用于滋补强身、抗衰延年、防病调理。
传统膏方制作方法需要对多种饮片高温反复煎煮,能耗大,制作周期长,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容易高温失活,重金属、农残等有害成分容易析出,煎煮过程中对火候把控要求高,在浓缩、收膏等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有效成分沉淀析出,火候过大产生焦块等问题;且在传统膏方制作方法中提取药膏在中转和收膏等操作中损耗大,药材细料和贵重药需单独制作;传统膏方为半流体剂型,运输和仓储成本高;传统膏方含水量高,容易变质,存储时限短,需要加入大量冰糖或蜂蜜辅助保存,三高人群和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固体膏方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固体膏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固体膏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原料粉碎60-200目,并与水按质量比为1:15-30混合,得到混合液;
S2. 将混合液破壁,过滤除渣后得到提取液;
S3. 将提取液依次经过微滤、超滤、纳滤进行过滤纯化,得到滤液;
S4. 在负压、温度为25~30℃的条件下,对S3得到的滤液进行脱水,并控制水分在3%以下,得到固体膏方。
发明人发现药材有效部位的粉碎程度和破壁提取的温度对有效成分的溶出都很重要。当将中药材的有效部位粉碎至60~200目时,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取出天然植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提取效率较高,且在提取天然植物精华的过程中采用水作为唯一溶剂,避免了有机溶剂的残留问题,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
另外,本发明对混合液进行破壁操作,有效破碎药材细胞壁,有助于细胞内有效成分充分析出,提高膏方的出膏率,缩短制作时间。本发明还选用微滤膜、分子量10000-100000、200-500的陶瓷膜对提取液依次过滤,最大程度的去除了滤液中的悬浮颗粒、细菌、大分子量胶体,以及热原、病毒、蛋白质等,得到了一种杂质含量少、有效活性成分含量高的提取物。最后所得的滤液中的有效成分在负压的环境下自然重组结晶为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分子态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分子态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01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