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真菌基生物质材料防治沙漠化的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9940.3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1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立;陈强;黄梦婷;张雨;陈金凤;谭渊;陈其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泽青源科技开发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A01G24/22;A01G24/27;A01G24/10;A01G24/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鲤鱼门街1号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真菌 生物 材料 防治 沙漠化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环保新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利用真菌基生物质材料防治沙漠化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步骤如下:培养原料制备;菌丝块制作;填模培养;产品成型;进行防风固沙的处理。得到的生物质材料制作工艺简便、生态环保、吸水蓄水能力强、固沙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降解特性,降解得到的有机肥除能改善沙漠成分外,还能为植物的生长长期提供营养,最终达到绿化沙漠的目的;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新材料加工领域,涉及一种利用真菌基生物质材料防治沙漠化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土地沙漠化非常严重的国家,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1/6以上,并且每年以60平方千米的速度增长,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等5省。我国约有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危害,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亿元。因此,沙漠化的防治成了我国乃至全世界急需解决的生态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年产量8-9亿吨,可利用的为7亿吨左右,每年仍有1.7亿吨秸秆未能效处理而焚烧,造成了严重空气污染。
目前,结合我国沙漠化和农作物秸秆焚烧严重的现象,广泛采用草方格固沙法进行沙漠化的防治,这也是目前效果最明显的方法。虽然该方法可以降低气流的输沙能力,并且可以截留降水、减少沙面水分蒸发,但是,该方法不能绿化沙漠,治理效果不能持久。
另外,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报道,已知的可食用真菌资源约占全世界总量的50%左右,其中许多真菌具有原料利用范围广,菌丝体发达、扭结能力强的优点,同时食用真菌菌丝细胞壁由几丁质或纤维素组成,内部含有大量真菌多糖,具有极好胶结效果。而农作物秸秆又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可被食用菌充分利用的营养物质。
因此,如何从众多食用菌中,筛选出纤维素和木质素转化能力强的特定真菌,结合我国丰富的农作物秸秆,研发出环保的真菌基生物质材料,并将此种材料通过盆栽植物和沙障截留用于沙漠化的治理,是本领域目前刻不容缓的事情。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空白,解决防风固沙、绿化沙漠的问题,从而提出一种利用真菌基生物质材料防治沙漠化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真菌基生物质材料防治沙漠化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1)培养原料制备:取30-50质量份数的小麦秸秆、5-15质量份数的玉米秸秆、5-15质量份数的稻草秸秆、10-25质量份数的甘蔗渣、10-35质量分数的麦麸或玉米粉,加入60-65质量份的水,充分混匀;加热灭菌处理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培养原料(所述培养原料的水分含量小于15%);
2)菌丝块制作:在无菌接种室内将真菌菌种接种于所述培养原料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材料,装袋后,进行无菌培养,直至混合材料上长满菌丝;其中所述真菌菌种与培养原料的质量比为(5-10):100;
3)填模培养:长满菌丝的混合材料捏碎,加入灭菌的石膏粉,充分混匀,填入模具内,进行无菌培养2-3天,待菌丝长满整个模具,并在表面大量扭结后停止培养;然后脱模处理,将所得产品转移至相当于所得产品的两倍体积大小的模具内进行二次培养,1-2天后完成培养;所述石膏粉与所述长满菌丝的混合材料的质量比为(10-20):100;
4)产品成型:将填模培养完成的产品从模具内取出,在30-80℃条件下干燥脱水处理3-12小时,即可得到生物质材料;所述生物质材料为长方体、正方体的生物质板材,或者为花盆形状的生物质花盆;
5)进行防风固沙的处理:
先在沙丘上划好方格网线,使沙障与主风向垂直,再将所得的生物质板材沿方格网线埋入沙层内30-40cm,露出地面的高度20-25cm,形成方格状的固沙屏障;取要在沙漠中种植的植物,种植在制得的所述生物质花盆中,然后将生物质花盆埋入方格状的固沙屏障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泽青源科技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泽青源科技开发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99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