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内壁自动抛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6090.1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4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朱永有;蒋玺;宋树康;王志峰;何治文;王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40 | 分类号: | B24B5/40;B24B41/04;B24B47/12;B24B4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801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磨 管道内壁 摆动臂 自动抛磨装置 固定臂 回转部 转轴 摆动 压缩弹性件 固定设置 抛磨设备 驱动电机 驱动转轴 推进组件 支撑组件 周向设置 组件包括 椭圆 铰接 内壁 转动 | ||
本发明公开了管道内壁自动抛磨装置,属于管道内壁抛磨设备领域,其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机架上的推进组件、支撑组件和抛磨组件,所述抛磨组件包括转轴,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抛磨驱动电机,以及至少一组沿所述转轴周向设置的回转部,所述回转部包括抛磨件、固定臂和摆动臂,所述抛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摆动臂上,所述摆动臂的一端铰接在固定臂上且可朝内外侧摆动,所述固定臂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回转部还包括使摆动臂具有向外摆动趋势的压缩弹性件。本发明所提供的管道内壁自动抛磨装置,可根据管道内径的变化而自动调节其工作半径,以对内孔具有一定椭圆的管道的内壁进行抛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抛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管道内壁自动抛磨装置。
背景技术
波动管是稳压器实现主回路压力控制和超压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役环境恶劣,制造要求苛刻,一般由机加工后进行抛磨作业。传统抛磨方式是依靠手持普通抛磨机进入管道内部进行抛磨,但此方式具有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以及安全性低等缺陷,且由于受接触力度不稳定或人员疲劳的影响,经常出现表面抛磨不均匀以及外表不美观等问题。且针对于一些内径较小、长度较长且具有一定椭圆度的波动管,传统抛磨方式难以实施。现有的抛磨装置也多针对大直径管道或是自动化程度不高,不能完全满足使用要求。为解决这一困境,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装置,以对这种内径较小、长度较长且内孔具有一定椭圆度的管道的内壁进行抛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抛磨装置,可对具有一定椭圆度的管道的内壁进行抛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管道内壁自动抛磨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机架上的推进组件、支撑组件和抛磨组件,所述抛磨组件包括转轴,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抛磨驱动电机,以及至少一组沿所述转轴周向设置的回转部,所述回转部包括抛磨件、固定臂和摆动臂,所述抛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摆动臂上,所述摆动臂的一端铰接在固定臂上且可朝内外侧摆动,所述固定臂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回转部还包括使摆动臂具有向外摆动趋势的压缩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摆动臂的内侧,且其两端分别与固定臂以及摆动臂相抵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三组沿所述转轴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机架外侧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机架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设置有从动轮并可沿所述转轴的径向伸缩,所述第一伸缩杆上还设置有使其具有伸长趋势的第一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轴套和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插入所述轴套的内孔中,且可沿内孔轴线与轴套相对移动,所述螺杆伸出于轴套内孔之外的部位上旋有止抵螺母,所述第一弹性件套于所述螺杆外周上,且位于所述止抵螺母与轴套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止抵螺母和轴套相抵顶。
进一步的,所述轴套内设置有与其内孔相连通的滑孔,所述滑孔沿轴套内孔的轴向延伸呈长条形,所述螺杆插入于所述轴套内孔内的部位上设置有卡入该滑孔内的限位销,且所述限位销可沿该滑孔延伸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推进组件包括有设置于机架底部的主动轮,以及通过传动件与主动轮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机架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固定端固定于机架之上,而其伸缩端设置有压轮并可沿纵向伸缩,所述第二伸缩杆上还设置有使其具有伸长趋势的第二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以及抛磨驱动电机均为可调速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件为相互配合的同步带和同步轮。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管道内壁自动抛磨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管道内壁自动抛磨装置,可根据管道内径的变化而自动调节其工作半径,以对内孔具有一定椭圆的管道的内壁进行抛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60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