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蚀、可焊的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473356.7 | 申请日: | 201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8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爱;郝敏;陆政;王少华;刘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22C1/03 | 分类号: | C22C1/03;C22C1/06;C22C21/08;C22F1/04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 地址: | 10009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合金 耐蚀 变形产品 成形性能 耐蚀性能 新型合金 杂质元素 可焊接 全铝 舰船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蚀、可焊的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含Mg 6.5~8.5%,Mn 0.5~1.4%,Zr 0.02~0.20%,Ti 0.03~0.15%,Be 200~1000ppm以及其他从元素Sc 0.02~0.25%,Zn 0.1~0.25%、Cr 0.05~0.25%,Ag 0.1~0.8%中选出的任意1~4种,杂质元素含量Si≤0.40%,Fe≤0.40%,其它杂质单个≤0.05%,总量≤0.15%,余量为Al。本发明中的新型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耐蚀性能、可焊接性能以及成形性能,可以用于制备多种形式的变形产品,满足全铝舰船用材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优良的耐蚀性能及可焊接性能,非常适合全铝舰船使用。属于有色金属及其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合金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及可焊接性能,是舰船轻量化的首选材料,然而由于不可热处理强化,合金的强度一般都相对较低,为了满足使用需求,工业上一般采用增加合金中某些组份含量来提高固溶强化效果,进行适当的冷变形,引入形变强化来提高合金的强度。但随着这些组份含量的增加,伴随的是合金冶金质量控制难度增大,同时,合金的热成形及冷成形性能迅速恶化,因此,某些领域用的合金中某些组份的含量必须控制在一定值以下。同样,形变强化也会导致合金的耐蚀性能及成形性能的降低,因此一方面需将变形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另一方面需要稳定化处理工艺来恢复合金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高强度、耐蚀、可焊接的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强度等级为450MPa,具备良好的耐蚀性能和可焊接性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1、在熔化炉中制备主合金化元素Mg 6.5~8.5%,Mn 0.5~1.4%,微合金化元素Zr 0.02~0.20%,Ti 0.03~0.15%,Be 200~1000ppm以及其他微合金化元素Sc 0.02~0.25%,Zn 0.1~0.25%、Cr 0.05~0.25%,Ag 0.1~0.8%中的任意1~4种,杂质元素含量Si≤0.40%,Fe≤0.40%,其它杂质单个≤0.05%,总量≤0.15%,余量为Al的Al-Mg合金坯料;
2、在熔铸时合金中Ti元素的加入采取分步加入的方式,熔炼过程中以中间合金的方式加入0.03~0.10%的Ti,然后在浇铸过程中采用Al-Ti-B丝在线加入的方式加入0.03~0.05%的Ti;此外,在熔炼过程中采取先气体精炼然后再真空精炼的措施,真空保持时间20~50min;
3、将制备的坯料放入空气循环加热炉内进行均匀化处理,均匀化处理温度500~530℃,保温时间24~30h;
4、均匀化处理后的铸锭进行表面扒皮或铣面处理,然后在空气炉内进行加热温度为:扁锭390~420℃,圆锭450~470℃,保温时间8~12h;
5、扁锭进行热轧加工时,在轧制至规定厚度之前预留15%~30%的余量,待板材温度降低至240℃~280℃温度范围轧制到规定厚度,终轧温度控制在200℃~230℃;采取挤压或锻造方式加工时,初始挤压/锻造温度不低于450℃,终了温度不低于380℃;
6、热加工后的板材、型材或锻件进行中间退火处理,采取分级加热的方式,一级加热温度470~500℃,保温1~2h,随后降温至380~420℃,保温2~4h。
7、退火后产品进行冷变形处理,其中板材采用冷轧方式,变形量15%~30%;挤压材采取拉伸方式,拉伸量4%~10%;锻件采取冷压方式,变形量5%~15%;
8、对冷变形的产品进行稳定化处理,采取分级加热的方式,一级加热温度240℃~320℃,保温1~2h;随后降温至100~120℃,保温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33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