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保色能力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2822.1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7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林雀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雀萍 |
主分类号: | C08L97/02 | 分类号: | C08L97/02;C08L27/06;C08L23/12;C08L67/08;C08K13/06;C08K9/12;C08K3/22;C08K3/04;C08K3/08;C08J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30214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能力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保色能力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申请中选用生育酚和茶多酚,其能有效的防止涂料老化氧化褪色;同时将涂料同时混入到木塑复合材料中和涂覆在木塑材料表面,当木塑复合材料表面的颜料被磨损,其内部依然有颜色,有效的保证起到了保色的作用;将颜料分五次涂覆在木塑复合材料表面,行成五层有色层,不仅使颜料耐磨损,而且能使颜料更加牢固的附着在木塑材料上;同时每层都经过低温处理,使颜料与木塑复合材料结合的更加牢固;本发明中采用纳米金刚石、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和纳米锌协同作用,促进材料晶体结构的形成,有效的增强了木塑材料的硬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保色能力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的木材、石料以及金属材料是目前人们常用的装潢、建筑材料。但是随着几千年来人们对上述天然材料的开发和使用,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恶化,而且上述天然材料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少,所以现在急需一种替代材料来替代上述天然材料。这样替代材料不仅要求机械强度很好,而且要求美观大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保色能力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满足建筑和装潢需求。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具有保色能力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3重量份颜料粉末、0.1-0.3重量份聚乙二醇400、0.2-0.4重量份生育酚和0.1-0.3重量份茶多酚溶于2-5重量份石油醚中,搅拌30min,得到有色颜料;
将有色原料分为混合原料和涂层原料;
混合原料的重量为涂层原料重量的3-7倍;
(2)将0.1-0.5重量份纳米金刚石、0.3-0.6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钛、0.1-0.3重量份的纳米银和0.2-0.5重量份的纳米锌置于1-2重量份乙酸乙酯中,水浴超声30min,得到纳米混合浆液;
(3)在1-5重量份γ-三氧化二铝表面喷涂其质量1%的钛溶胶,得到纳米粒子载体;
将纳米混合浆液喷涂在纳米粒子载体表面,得到纳米粒子预制体;
纳米粒子预制体在温度为300℃下焙烧30min,得到纳米粒子;
(4)将5-10重量份麦秸秆、7-12重量份玉米秸秆、5-10重量份象牙草和8-15重量份木屑置于烘箱中,在温度为70℃下,烘干至含水量小于等于15%;
将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粉碎成粒径4-7mm微粒,将象牙草粉粹成粒径为10-15mm的微粒,木屑粉碎成粒径为1-3mm的微粒;
将粉碎后的麦秸秆、玉米秸秆、象牙草和木屑混合,得到混合粉末;
(5)0.1-0.5重量份二氧化钛粉末、0.2-0.4重量份二氧化硅粉末、0.5-1重量份三氧化二铝粉末、0.3-0.5重量份氧化镁粉末和0.3-0.7重量份氧化锂粉末置于乙醇中,在水浴温度为30℃下,超声30min,得到悬浮液;
(6)将5-10重量份聚氯乙烯、3-7重量份聚丙烯、1-3重量份椰子油醇酸树脂、1-3重量份硅酸四乙酯、1-3重量份表面活性剂、1-3重量份分散剂和15-20重量份乙酸乙酯,加热至50℃,搅拌30min,得到有机液;
(7)保持有机液在50℃,加入混合粉末和纳米粒子,搅拌20min;
升温至70℃,边搅拌边加入混合原料,搅拌50min;
之后加入悬浮液,搅拌15min,得到混合浆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雀萍,未经林雀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28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林木保障肥
- 下一篇: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故障识别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