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座椅表面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4911.1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6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谷威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学强 |
地址: | 10002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表面温度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表面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当接收到座椅加热控制命令后,获取座椅加热垫的加热控制参数,加热控制参数包括加热垫功率切换阈值和预设功率;其中,加热垫功率切换阈值对应于座椅表面温度设定值,预设功率为维持座椅表面温度为座椅表面温度设定值的座椅加热垫输出功率;控制座椅加热垫按照100%功率进行输出;实时获取加热垫功率切换参数;当加热垫功率切换参数达到加热垫功率切换阈值时,控制座椅加热垫按照预设功率进行输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满足座椅加热功能的时间控制指标要求,同时能够在避免座椅表面温度超调的同时达到保温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表面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的座椅加热功能逐步成为一种普及的功能配置。在实际应用中,座椅表面温度控制是座椅加热功能的重要考察指标,通常要求座椅加热功能的时间控制指标为15分钟内座椅表面温度需要达到并控制在指定温度。
目前,通用的座椅加热功能实现方式是:座椅加热控制器中预先配置有座椅表面温度设定值与座椅加热垫温度设定值的对应关系,以及座椅加热垫的加热功率的控制策略。在用户启动座椅加热功能时,座椅加热控制器按照控制策略控制座椅加热垫的加热功率对座椅进行加热。其中,具体使用中,不同车型的座椅有不同的时间特性参数,座椅表面温度设定值与座椅加热垫温度设定值的对应关系需要根据实际标定结果确定。座椅加热垫加热功率的控制策略均为:座椅加热控制器实时采集座椅加热垫的温度,在采集到的温度和座椅加热垫温度设定值温差在10℃以上时,控制座椅加热垫按照100%功率进行输出;在采集到的温度和座椅加热垫温度设定值温差在5~10℃范围内时,控制座椅加热垫按照50%功率进行输出;在采集到的温度和座椅加热垫温度设定值温差在3℃以内,控制座椅加热垫按照30%功率进行输出。另外,基于安全性要求,座椅加热垫按照100%功率进行输出时加热功率定为40W。例如,对于某款座椅加热功能分为两档的车型,座椅加热控制器中预先配置的每个档位座椅表面温度设定值与座椅加热垫温度设定值的对应关系为:1档座椅表面温度设定值37±3℃对应的座椅加热垫温度设定值为45℃,2档座椅表面温度设定值42±3℃对应的座椅加热垫温度设定值为55℃。若用户启用2档座椅加热功能,座椅加热垫控制器由前述对应关系可知对应的座椅加热垫温度设定值为55℃,在座椅加热控制器实时采集到的座椅加热垫温度在0~45℃时,座椅加热垫按照40W功率进行输出;在座椅加热控制器实时采集到的座椅加热垫温度在45~50℃时,座椅加热垫按照20W功率进行输出;在座椅加热控制器实时采集到的座椅加热垫温度在52~55℃时,座椅加热垫按照12W功率进行输出。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座椅加热垫温度达到座椅加热垫加热功率的控制策略中任一温度范围时所需要的热量更多,时间也更长,同时基于座椅舒适性要求,座椅加热垫都是覆盖在隔热特性好、传热特性差的座椅皮质或者密织表皮和泡棉之下,座椅表面从座椅加热垫获取热量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在环境温度较低时采用现有的座椅加热功能实现方式时,往往需要超过15分钟很长时间才可以达到预期的座椅表面温度,不能满足座椅加热功能的时间控制指标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表面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采用可以快速提升座椅表面温度的控制策略,缩短座椅表面温度达到座椅表面温度设定值的时间,以满足座椅加热功能的时间控制指标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表面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座椅加热控制器,包括:
当接收到座椅加热控制命令后,获取座椅加热垫的加热控制参数,所述加热控制参数包括加热垫功率切换阈值和预设功率;其中,所述加热垫功率切换阈值对应于座椅表面温度设定值,所述预设功率为维持座椅表面温度为所述座椅表面温度设定值的座椅加热垫输出功率;
控制所述座椅加热垫按照100%功率进行输出;
实时获取加热垫功率切换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49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