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位向量四叉树的移动对象汇聚模式挖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3531.8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2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赵斌;杨宇;吉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22 | 分类号: | G06F16/22;G06F16/28;G06F16/245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唐红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向量 四叉树 移动 对象 汇聚 模式 挖掘 方法 | ||
1.一种基于位向量四叉树的移动对象汇聚模式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移动个体的位置数据,将每一个时刻的个体位置数据合并成个体位置集合;移动个体包括游客和出租车;
(2)对每一个时刻的移动个体位置集合进行基于密度的聚类操作,得到相应时刻上的移动个体簇集合,合并所有时刻的移动个体簇集合得到簇数据库CDB;
(3)基于位向量四叉树进行簇包含连接,得到所有相邻时刻的移动个体之间的簇包含关系;
(4)利用簇包含关系构建候选的汇聚行为树,并对候选集进一步验证其是否满足群体汇聚模式的要求,最终得到城市环境下所有移动个体的群体汇聚行为实例;
所述步骤(3)的具体方法为:
(3.1)SQTI构建阶段:即是指建立基于位向量四叉树的各个移动个体的索引结构,然后来组织Ci中所有的候选簇集合;
(3.2)SQTI探测与验证阶段:用Ci中的每一个簇作为一个查询,在SQTI中找到所有的簇包含匹配关系;
其中Ci表示ti时刻移动个体的簇集合,CDB={C1,C2,...,Cm}表示t1时刻到tm时刻移动个体所有的簇集合,0≤i≤m;RDB={R2,R3,...,Rm}来表示移动个体所有时刻的簇包含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位向量四叉树的移动对象汇聚模式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1)的详细过程如下:
首先将Ci中每一个簇按照它们的代表空间点的位置插入到一个空间区域中;接着,将整个空间区域递归地划分成四个单元格,分别是NE、NW、SE、和SW,直到单元格中空间位置点的数量小于给定的阈值ρ;整个SQTI的树形结构遵循分裂原则,SQTI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被分配一个位向量(signature,sig),这些位向量表示当前节点中包含的所有簇中的移动对象成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位向量四叉树的移动对象汇聚模式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的详细过程中:
当一个查询q到来时,SQTI利用位向量和空间坐标从根节点开始探测索引结构:当查询遇到非叶结点p时,验证q.sig V p.sig=p.sig是否成立;其中sig是位向量,如果验证成功,该查询立即探测当前节点的四个孩子节点,选出几何中心离该查询最近的节点作为下一步探测对象;如果验证不成功,则探测当前节点的兄弟节点:如果当前节点是叶结点,需要验证该结点包含的所有移动对象簇是否是该查询对应簇的超集,如果是,则获得簇包含匹配关系,如果不是,则获得簇包含不匹配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位向量四叉树的移动对象汇聚模式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查询过程中,只选择与查询q空间上距离较近的单元格进行继续探测,避免出现回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位向量四叉树的移动对象汇聚模式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查询簇邻域内的所有候选簇,采用“一次搜索、多次查询”的方法,即首先为查询簇设置一个影响区域,接着搜索和验证与影响区域相交的单元格中所有的簇:用使用影响区域的最小外接矩形MBR来近似表示该影响区域,由此增加八个新的查询,这样所有与影响区域相交的候选簇都不会被忽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353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可拓聚类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