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0087.4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6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林勇;陈洁;易建虎;周世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立高科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2 | 分类号: | E02D5/72;E02D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组合桩 地基基础工程 竖直设置 桩尖 制备 土木工程技术 底面间隔 顶端焊接 同心设置 承载力 间隙处 延伸板 侧边 底端 浇注 混凝土 外部 | ||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底端设置有桩尖,所述桩尖的顶部直径小于第一套管的底部直径,且第一套管的底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进土孔,所述第一套管的顶端焊接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的外部侧边均间隔且竖直设置有多个延伸板,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的内部共同插设有型钢,且型钢与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之间的间隙处浇注有混凝土。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的优点,便于使用者进行制备与安装,并且组合桩的结构较为稳定,具有较好的承载力,方便实际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组合桩安装过程通常都较为繁琐,不便于实际使用,并且在组合桩下沉到地面内部时,钻孔挤出的泥土不便于清理,影响施工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便于安装以及不便于使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底端设置有桩尖,所述桩尖的顶部直径小于第一套管的底部直径,且第一套管的底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进土孔,所述第一套管的顶端焊接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的外部侧边均间隔且竖直设置有多个延伸板,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的内部共同插设有型钢,且型钢与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之间的间隙处浇注有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内部的顶部两边侧壁上均间隔设置两个限位卡块,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限位卡块形成卡槽,所述型钢上焊接有与该卡槽配合连接的第一限位插块。
优选的,所述型钢设置为工字钢,且型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插块。
优选的,所述桩尖设置为圆锥形桩尖,且桩尖的周向侧边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切割片。
优选的,所述延伸板的底端设置为尖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工件预处理:
a1、在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的外部侧边均焊接多个位置相对应的延伸板;
a2、在第一套管的底端焊接桩尖,并在第一套管的底面间隔切割出多个第一进土孔,在第一套管内部的底部焊接限位凸块;
a3、取一根内管,在内管的底部设置与限位凸块配合卡接的限位凹槽,并在内管的顶端设置拉绳,以及在内管顶部的侧边间隔开设多个第二进土孔;
S2、将内管放入第一套管中,并通过桩机将第一套管竖直压入土壤内,随着第一套管的深入,钻孔过程挤出的泥土会从多个第一进土孔进入到内管与第一套管之间,并且在土壤较多时泥土会从多个第二进土孔进入到内管的内部,当内管中的土壤较多时可通过拉绳将内管拉出并倾倒泥土;
S3、当第一套管即将完全进入到地面内部时,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连接,再通过桩机继续将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整体向地面内压进,期间可继续通过S2中的方式将土壤取出倾倒;
S4、当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的位置达到预定地点时,将型钢放入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内部的中部,并在型钢与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之间的空隙处浇注混凝土,静置3~5h即可完成。
优选的,所述限位凸块设置为“十”字形凸块,且限位凹槽设置为“十”字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内管的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槽配合连接的第二限位插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立高科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立高科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00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应力空心桩的挡土方法
- 下一篇:新型锚索张拉机具及锚索二次张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