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气热电联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36473.6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2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宋广志;武海滨;李永志;田建兴;刘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中国)燃气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00 | 分类号: | F01P3/00;F02B63/04;F02G5/00;F02B43/10;F28F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叶万东 |
地址: | 100032 北京市西城区锦***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热电 联产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燃气热电联产系统,包括:发电机组,用以燃烧燃气进行发电,所述发电机组设置有内循环管道和外循环管道,所述内循环管道、外循环管道用以通过冷却水对所述发电机组进行降温;一级中冷器,与所述内循环管道循环管道连接,用以与所述内循环管道进行冷却水交换,将所述内循环管道内的高温冷却水替换为低温冷却水,通过所述低温冷却水吸收所述发电机组的温度,以对所述发电机组进行降温;板式换热器,与所述一级中冷器和所述外循环管道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用以吸收所述一级中冷器和所述外循环管道的热量,所述板式换热器将吸收的所述热量传导至流动水以对其加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热电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气热电联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煤炭资源是我国的第一大能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煤炭资源的长期开发利用活动引发了与可持续发展不相和谐的诸多环境问题。国家也在大理治理煤炭燃烧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急需一种能源替代掉现在的煤炭能源,以解决使用煤炭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天然气能源以其清洁,无污染的优势便逐渐显现出来。
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相对于我国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天然气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显得太小,究其原因是相关天然气能源利用设备太少。如何开发出相关的设备,让天然气这一清洁、高效能源为我们所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燃气热电联产系统,旨在解决解决燃气热电联产系统高效利用天然气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燃气热电联产系统,包括:发电机组,用以燃烧燃气进行发电,所述发电机组设置有内循环管道和外循环管道,所述内循环管道、外循环管道用以通过冷却水对所述发电机组进行降温;一级中冷器,与所述内循环管道循环管道连接,用以与所述内循环管道进行冷却水交换,将所述内循环管道内的高温冷却水替换为低温冷却水,通过所述低温冷却水吸收所述发电机组的温度,以对所述发电机组进行降温;板式换热器,与所述一级中冷器和所述外循环管道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用以吸收所述一级中冷器和所述外循环管道的热量,所述板式换热器将吸收的所述热量传导至流动水以对其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中冷器与所述板式换热器之间设置一烟气换热器,所述一级中冷器和/或外循环管道与所述烟气换热器接触,所述烟气换热器使所述发电机组燃烧后的烟气与所述一级中冷器和/或所述外循环管道进行热交换,将所述烟气的热量传递至所述一级中冷器和/或所述外循环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中冷器与所述外循环管道的输出端并联,并联后的所述一级中冷器和所述外循环管道均与所述烟气换热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换热器与所述板式换热器之间设置有温度控制阀门,所述温度控制阀门的输入端与所述一级中冷器、外循环管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控制阀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控制阀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一级中冷器、外循环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控制阀门用以检测所述一级中冷器、外循环管道内冷却水的温度,并使满足预设温度的所述冷却水流入所述板式换热器,不满足所述预设温度的所述冷却水直接流入所述一级中冷器、外循环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设置一循环水泵,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水泵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一级中冷器、外循环管道的输入端连通,用以驱动所述冷却水在所述一级中冷器、外循环管道、温度控制阀门、板式换热器之间循环流动;所述温度控制阀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水泵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用以使未满足预设温度的所述冷却水直接流入所述循环水泵,并通过所述循环水泵驱动所述冷却水在所述一级中冷器、外循环管道、温度控制阀门之间循环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换热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发电机组的排气口通过第一排烟管连接,所述第一排烟管用以将所述发电机组排放的烟气导入所述烟气换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中国)燃气投资有限公司,未经新奥(中国)燃气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64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波纹管安装的方法
- 下一篇:摩托车水冷系统以及具有水冷系统的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