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指定速度的参数自适应S形速度规划插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34513.3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3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飞;夏科睿;杨光晓;王飞;于振中;丁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4103 | 分类号: | G05B19/4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褚庆森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指定 速度 参数 自适应 规划 方法 | ||
1.一种速度规划插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输入的速度规划参数,判断是否只存在匀速插补,如果是的话,则进入情形1,如果不是,则转到步骤(2);其中,所述速度规划参数包括初始速度Vs、运行速度V、终点速度Ve、指定的位移量L、最大加速度Accmax和加加速度Jerk;
(2)计算从Vs变速到V的位移量与从V变速到Ve的位移量之和L1;计算不经过速度V从Vs直接变速到Ve的位移量L2;
(3)判断是否存在匀速插补,即是否满足L1<L,如果满足,则存在匀速段,进入情形2,如果不满足,则不存在匀速段,进入步骤(4);
(4)判断L1≥L且L2>L是否同时满足,如果是,则对最初设定的终点速度V重新规划,得到新的终点速度Venew,进入情形3,如果不是,则进入步骤(5);
(5)对指定的运行速度V进行重新规划,得到新的运行速度,如果最初设定的运行速度V大于初始速度Vs和终点速度Ve,则加速过程中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Vmax小于最初设定的运行速度V,进入情形4;否则进入步骤(6);
(6)如果最初设定运行速度V小于初始速度Vs和终点速度Ve,则以[V,min(Vs,Ve)]为取值区间,迭代求解得到更新的运行速度Vnew,将运动过程分为前变速段(即Vs减速到Vnew)和后变速段(即从Vnew增速到Ve),进入情形5;如果运行速度V介于Vs和Ve之间,则进入情形6;
所述情形1-6是基于不同的具体情况,为速度规划设置不同的插补类型;
其中,所述情形1-6具体包括:
情形1:设置速度规划为插补类型1;
情形2:判断是否存在匀加速段,如果存在,则进入步骤2.1,否则进入步骤2.2;
步骤2.1:判断是否存在匀减速段,如果存在匀减速段,则设置速度规划为插补类型2;如果不存在匀减速段,则设置速度规划为插补类型3;
步骤2.2:判断是否存在匀减速段,如果存在,则设置速度规划为插补类型4;否则设置为插补类型5;
情形3:判断是否满足Vs<Venew,如果满足,进入步骤3.1,如果不满足则进入步骤3.2;
步骤3.1:判断是否存在匀加速段,如果存在,则设置速度规划为插补类型6,否则设置为插补类型7;
步骤3.2:判断是否存在匀减速段,如果存在,则设置速度规划为插补类型8,否则设置为插补类型9;
情形4:判断是否满足Ve>Vs,如果满足,则进入步骤4.1,否则进入步骤4.2.
步骤4.1:判断是否存在匀减速段,如果存在匀减速段,则设置速度规划为插补类型10;如果不存在匀减速段,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匀加速段,如果存在匀加速段,则设置速度规划为插补类型11;如果不存在匀加速段,则设置为插补类型12;
步骤4.2:判断是否存在匀加速段,如果存在匀加速段,则设置速度规划为插补类型13;如果不存在匀加速段,则继续判断是否存在匀减速段,如果存在匀减速段,则设置速度规划为插补类型14;如果不存在匀减速段,则设置为插补类型15;
情形5:判断前变速段是否存在匀减速段,如果存在,则进入步骤5.1,如果不存在,则进入步骤5.2;
步骤5.1:判断后变速段是否存在匀加速段,如果存在,则设置速度规划为插补类型16;否则设置为插补类型17;
步骤5.2:判断后变速段是否存在匀加速段,如果存在,则设置速度规划为插补类型18;否则设置为插补类型19;
情形6:判断是否满足Vs<Ve,如果满足,则进入步骤6.1,如果不满足,进入步骤6.2;
步骤6.1:为了节省运动时间,设置匀速段以速度Ve运行,并插入到变速段之后,然后判断是否存在匀加速段,如果存在,则设置速度规划为插补类型20;否则设置为插补类型21;
步骤6.2:为了节省运动时间,设置匀速段以速度为Vs运行,插入到变速段之前,然后判断是否存在匀减速段,如果存在,则设置速度规划为插补类型22;否则设置为插补类型23;
其中,所述插补类型1-23设置如下:
插补类型1:全程匀速插补;
插补类型2: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加速段,②匀加速段,③减加速段,④匀速段,⑤加减速段,⑥匀减速段,⑦减减速段;
插补类型3: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加速段,②匀加速段,③减加速段,④匀速段,⑤加减速段,⑥减减速段;
插补类型4: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加速段,②减加速段,③匀速段,④加减速段,⑤匀减速段,⑥减减速段;
插补类型5: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加速段,②减加速段,③匀速段,④加减速段,⑤减减速段;
插补类型6: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加速段,②匀加速段,③减加速段;
插补类型7: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加速段,②减加速段;
插补类型8: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减速段,②匀减速段,③减减速段;
插补类型9: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减速段,②减减速段;
插补类型10: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加速段,②匀加速段,③减加速段,④加减速段,⑤匀减速段,⑥减减速段;
插补类型11: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加速段,②匀加速段,③减加速段,④加减速段,⑤减减速段;
插补类型12: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加速段,②减加速段,③加减速段,④减减速段;
插补类型13: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加速段,②匀加速段,③减加速段,④加减速段,⑤匀减速段,⑥减减速段;
插补类型14: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加速段,②减加速段,③加减速段,④匀减速段,⑤减减速段;
插补类型15: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加速段,②减加速段,③加减速段,④减减速段;
插补类型16: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减速段,②匀减速段,③减减速段,④加加速段,⑤匀加速段,⑥减加速段;
插补类型17: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减速段,②匀减速段,③减减速段,④加加速段,⑤减加速段;
插补类型18: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减速段,②减减速段,③加加速段,④匀加速段,⑤减加速段;
插补类型19: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减速段,②减减速段,③加加速段,④减加速段;
插补类型20: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加速段,②匀加速段,③减加速段,④匀速段;
插补类型21: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加加速段,②减加速段,③匀速段;
插补类型22: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匀速段,②加减速段,③匀减速段,④减减速段;
插补类型23:按照插补顺序依次为①匀速段,②加减速段,③减减速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未经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451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