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社会事件与客运交通需求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3609.3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3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万怀宇;林友芳;王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10/04 | 分类号: | G06Q10/04;G06Q50/26;G06F16/24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红福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5 | 代理人: | 崔成哲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上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社会 事件 客运 交通 需求 之间 相关性 分析 方法 | ||
1.一种社会事件与客运交通需求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社会事件进行分类建模,进而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事件进行相应的特征属性设计;
S1.1从多个维度设计多种属性对社会事件进行建模,从而全面、具体地描述每个社会事件的特点与特征;具体来说,将社会事件分为三类:演唱会、体育赛事、展会;针对这三类社会事件,构造相应的公共属性包括:时间属性、出发地及目的地各自的城市属性、交通方式固有属性、事件参与方属性;
所述时间属性包含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五一、国庆、元旦、情人节、圣诞节,以及是否周一,是否周二,是否周三,是否周四,是否周五,是否周六,是否周日,是否处于节日前1天,是否处于节日前2天,是否处于节日,是否处于节日后1天,是否处于节日后2天;所述出发地及目的地各自的城市属性包含是否一线城市,是否二线城市,是否三线城市,是否四线城市,是否旅游城市,是否商业城市,城市近期GDP,国内进旅客量,国内出旅客量,国际进旅客量,国际出旅客量,国内进需求量,国内出需求量,国际进需求量,国际出需求量,旅客量占比,交通线占比;所述交通方式固有属性包含交通线平均需求,交通线平均流量,出发地对目的地关注度;所述事件参与方属性包含主要影响年龄层为儿童,主要影响年龄层为青年,主要影响年龄层为成年,主要影响年龄层为老年,是否有固定参与人群,影响商务人群,影响社会大众;
其中“城市属性”描述了城市自身特有的属性,包含了出发地和目的地两个方面,目的地是指事件发生城市,出发地是指能够去往目的城市的其他城市;
“交通线”是指由出发城市和目的城市组成的交通线路组合,可以是航空业的航线,铁路系统中的火车线路;
S1.2针对不同类型社会事件的独有特点设计构造出其特有属性;
不同事件类型所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对于演唱会类型事件,其特有属性包括:明星近期影响力、年度举办频率,其中,明星近期影响力包含近期明星热度较高、近期明星热度一般、近期明星热度较低,年度举办频率包含一年内1次,一年2-3次,一年3次以上;
对体育赛事而言,包含比赛等级、体育明星影响力、比赛项目大众参与度、赛事影响范围,其中,比赛等级包含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体育明星影响力包含近期明星影响力较大、一般、较小,比赛项目大众参与度大众参与度较高、一般、较低,赛事影响范围最大影响全球、亚洲、全国、全省、全市;
对展会而言,包含行业热度、展会时长、主办方等级、历史悠久程度、参展规模,其中,包含行业热度本行业热度较高、一般、较低,展会时长1天、2-3天、3天以上,主办方等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历史悠久程度首届、2-5届、5届以上,参展规模100展位以内、100-200展位、200展位以上;
S2.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已发生事件的属性特征,并计算相应事件对交通线的影响力,从而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S2.1利用搜集到的各个交通线上已经发生的事件的信息按照S1中设计的属性构造其属性,作为线性回归模型的训练集的输入;其中“交通线上已发生的事件”即交通线中包括的目的城市发生的事件;
S2.2解析历史数据库中的查询日志数据,分别得到历史数据中没有事件影响和有事件影响情况下的客运交通需求,计算事件影响力:
influence=demandAll/demandSD
其中,影响力(influence),即社会事件对交通线路需求影响的能力,计算方式为某交通线路真实需求量(demandAll)与该交通线路标准需求量(demandSD)的比值;真实需求量,是针对某条发生社会事件的交通线,基于近期一定时间内查询数据的求日平均值得到;标准需求量基于较长时间的历史数据,对该时间内查询量求日平均得到;用两者的比值作为社会事件产生的影响力,以刻画社会事件对相应交通线路产生的影响;
S2.3利用S2.1和S2.2中生成的特征属性和影响力构造线性回归模型;
具体来说,基于历史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在各个交通线上分别建立相应的模型,以便后续步骤中利用所得模型和未来社会事件的特征属性对未来事件的影响力进行预测,即得到相应交通线路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y=b0+b1x1+b2x2+…+bkxk+e
其中y是影响力的预测结果,x1、x2、…、xk是S1中所设计的各个社会事件的属性,k为属性的个数,b0、b1、…、bk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基于历史数据训练出的各个事件属性对应的系数,e为算法训练出的常数项;
S3.结合未来事件的信息,利用S2中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相应事件的影响力,进而计算出由事件引起的交通需求的变化量;
具体来说,得到未来某事件的信息后,生成S1中所述的特征属性信息,利用S2中生成的线性回归模型y=b0+b1x1+b2x2+…+bkxk+e对该未来事件的影响力进行预测;
得到影响力预测值之后,利用如下公式计算预测的需求的变化量:
demandChange=demandAllSum*(influence-1)
其中demandAllSum为未来一段时间标准需求和,influence为预测的事件影响力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得到的y,demandChange为计算得到的需求变化量;当influence1则事件为正影响,需求变化量demandChange为正值,即需求增加;当influence1则事件为负影响,需求变化量demandChange为负值,即需求减少,从而得到社会事件对相应交通线路需求产生的总增加或减少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360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时效优先的调度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水土侵蚀计算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