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功率密度瞬时冷却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8012.4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9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索双富;王洋;李德才;杨义勇;郝金顺;王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20 | 分类号: | H02K1/20;H02K3/24;H02K1/27;H02K1/32;H02K9/20;H02K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密度 瞬时 冷却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功率密度瞬时冷却电机,特别是电机可以实现瞬时强制低温冷却,及时吸收由于电机过载产生的热量。
背景技术
能源动力问题一直是限制科技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国家经济、科技、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象征,在国防安全、航空航天、信息产业等众多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其枯竭所带来的能源问题也亟待解决。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我们的能源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希望。这些能源均被转化为电能,电动机作为电能的直接转换装置,承担着主要动力输出的任务。
就目前而言,电动机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阶段。在永磁材料和磁导材料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要想提升电动机的性能已经十分困难了。电动机在输出大功率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热损耗,如果这些热不能及时散发出去的话就将烧毁电机。所以,散热是电动机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传统的散热方式有风冷、水冷、油冷等。但这些方式的原理都是利用流体将热量排出电机体外进而散发掉。然而,由于流体的比热容以及导热系数的限制,导致这些散热方式也不能完全满足短时过载电机的散热需求。
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功率密度瞬时冷却电机,在满足电动机高功率密度的同时,设计一种短时过载动力电机的冷却方案,采用冷热中和的原理,将热量去除掉。使其在短时过载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正常的散热需求及较高的电机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高功率密度瞬时冷却电机,在满足电动机高功率密度的同时,采用冷热中和的原理,将热量去除掉。使其在短时过载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正常的散热需求及较高的电机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功率密度瞬时冷却电机,包括电机定子10和电机转子20,所述电机定子10或者转子20的空隙之设置有冷却单元30。
所述冷却单元30包括设置在电机定子10的定子槽12的槽底的槽底冷却单元31、设置在电机定子10的定子槽12的槽中将电枢绕组线圈13上下层隔开的槽中冷却单元32、设置在电机定子10的定子硅钢片11两侧端部的端部冷却单元34,或设置在电机转子20的永磁铁22端部连接处的永磁铁间冷却单元33。
所述冷却单元30中含有低温物质,比如液氮、干冰等。
所述冷却单元30能够根据设定的温度阈值进行打开,释放内部冷却物质。
所述冷却单元30含有保温结构。
所述冷却单元30不影响定转子之间的气隙大小。
所述冷却物质释放后没有固体残渣,不会影响电机自身正常旋转。
所述冷却单元30可以人为补充冷却物质。
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备如下优点:
采用此种结构的电机,可以避免绕组过热的问题,提升电机的可靠性。特别是堵转发生的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在出现瞬时冷却问题后,使用者可以方便的观察到。采取一定的措施,补充冷却液体后,系统可以重新投入使用,从而避免了电机烧损,造成的更大事故以及维修、更好设备的周期。为高可靠性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保护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截面局部放大图。
图3是电机内部定转子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设计一种高功率密度瞬时冷却电机,特别是该电机可以在短时过载情况下完成瞬时冷却,保证电机正常工作。
本电动机以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为例介绍具体实施方案,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该电机的电机定子10包括定子硅钢片11、定子槽12和电枢绕组线圈13,电机转子20包括转动轴21和永磁铁22,冷却单元30包括槽底冷却单元31,槽中冷却单元32,永磁铁间冷却单元33和端部冷却单元34。以图1的设计作为一个实例,其中电机定子10和电机转子20都是和传统电机相同的结构,冷却单元30被安放在定子槽12内部空间和转子永磁铁端部连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80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性能新型训练靶
- 下一篇:操作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