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器人电缆管廊现场火灾预警及灭火方法、装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3259.7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5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崔伟;张明广;杨震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7/50 | 分类号: | A62C37/50;A62C3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电缆 现场 火灾 预警 灭火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电缆管廊现场火灾预警及灭火方法、装置、系统,该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报警信号;若未接收到报警信号,消防巡检机器人自动巡检,接收隧道内环境信息和重点位置温度信息,与设定火灾阈值比较,产生火灾信号或进行现场火灾风险评估;若接收到报警信号或在自动巡检中产生火灾信号,结合风险分析评估结果进行火灾预识别,优化早期阴燃阶段的火灾预识别,并快速定位至预识别的火源位置,确认真实性,执行灭火任务,完成后安全撤离。本发明使得电缆廊道(隧道)火灾安全预警及火灾报警快速寻源灭火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消防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器人电缆管廊现场火灾预警及灭火方法、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作为最重要的能源供给方式其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对输电保障提出新的挑战;城市电力输送以电力隧道、管排沟、直埋等为主要的高压电缆敷设方式,近年来兴起的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更是如火如荼;上述载体中安全保障方面消防是最为重要的防护内容,从历史上看电力隧道、电缆沟道着火不管是接头爆炸、设备起火都会对载体内其它设备和回路造成严重威胁;如果综合管廊起火遭受的损失将更不可估量。
电缆廊道的火灾有如下特点:
1)电缆火灾的发生大多都是热量长期累积或电缆接头故障逐步扩大最终瞬间释放大量热量造成材料分解绝缘劣化发生火灾。
2)一旦起火,火势猛烈延燃迅速;因廊道前后贯通,电缆着火后形成的带火流胶浇向附近的其它电缆,引起连锁反应,致使火势沿电缆走向蔓延迅速。
3)事故极易扩大;电缆火灾不仅会烧毁动力电缆,并且可能殃及控制电缆及设备,引起控制回路失灵,损坏主机设备,使事故扩大。
4)烟雾大、含氧量少、能见度低,给消防队员寻找火源和灭火营救带来困难;尤其是燃烧产生的高温有毒气体,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5)电缆廊道的出口少,通道狭窄,火灾扑救困难,通信联络不便。
从消防角度看,对于灾情要做到的无非是“提前发现”(监测)、“应急处理”(灭火),由电缆廊道的火灾特点决定了需要一种现场监测、高效联动、灵活多变、就地灭火、高防护性、造价及维护成本低的移动灭火平台。但是,目前的消防灭火的现有技术成本较高、灭火率较低,例如,多点固定灭火弹或以巡检机器人和灭火机器人相结合的应用,巡检机器人发现火灾后再调度灭火机器人工作,错过最佳灭火时机;且现有技术没有将火灾风险评估分析预警功能集成到巡检机器人内部,无法做到火灾的有效预防;因此,亟需一种高效精准的机器人电缆管廊现场火灾预警及灭火方法、系统。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针对电缆廊道火灾消防灭火的设备存在的成本较高、灭火率较低、无法做到火灾有效预防的问题,尚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电缆廊道火灾消防灭火的设备存在的成本较高、灭火率较低、无法做到火灾有效预防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电缆管廊现场火灾预警及灭火方法、装置、系统。将火灾预警及灭火整体按照火灾等级分为三个控制阶段:无报警阶段,通过消防巡检机器人定时巡检隧道设备并进行火灾安全风险评估,在没有火灾出现前消除火灾隐患;早期阴燃阶段和明火阶段,一旦出现火灾能准确、快速的发现并定位热源、火源,迅速联动,迅速灭火;本发明使得电缆廊道(隧道)火灾安全预警及火灾报警快速寻源灭火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器人电缆管廊现场火灾预警及灭火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机器人电缆管廊现场火灾预警及灭火方法,在消防巡检机器人中实现,该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报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32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