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7823.4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6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鹏;汤旭;孙开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3/16;H02J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何立春 |
地址: | 51076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能系统 交流母线 起重设备 充放电控制 直流稳压滤波电路 潮流方向 港口区域 双向直流变换器 应用 直流母线电压 储能介质 电网潮流 节能降耗 能量回馈 区域电网 顺次连接 直流母线 主变压器 储能器 预充电 副边 申请 紊乱 中和 电网 港口 环节 | ||
1.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港口区域电网,所述港口区域电网包括港口主变压器和起重设备,所述港口主变压器通过主交流母线将输出的电能传输给所述起重设备;所述储能系统接入在所述主交流母线上;
所述储能系统,用于根据所述主交流母线上的潮流方向进行充放电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为级联式储能系统,所述级联式储能系统包括并网电抗器、功率变换链路和储能电池,所述功率变换链路连接在所述储能电池和所述主交流母线之间;
所述并网电抗器包括三条支路,所述功率变换链路包括三条支路,每条并网电抗器支路连接一条功率变换链路支路,用于限流和滤波;
每条功率变换链路支路包括多个功率变换单元,功率变换单元的交流输出侧串联,直流侧分别连接储能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储能器、直流预充电环节、直流稳压谐振电路、四象限运行交直流变换器、交流滤波器和升压变压器,所述储能系统通过升压变压器接入所述主交流母线;
所述直流预充电环节,用于限制充电电流;
所述直流稳压谐振电路,用于滤除直流电流中的二倍频纹波;
所述四象限运行交直流变换器,用于控制储能器吸收起重设备回馈到交流母线上的电能,或者控制储能器将电能释放到交流母线上供起重设备使用;
所述交流滤波器,用于过滤四象限运行交直流变换器输出的电压电流谐波;
所述升压变压器,用于提升交流滤波器输出的电压等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包括:
采样单元,用于周期性采样所述主交流母线负载一侧的电压电流,得到采样电压、采样电流;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采样电压、采样电流计算所述主交流母线负载一侧的潮流方向和潮流功率;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潮流方向为正向时,若所述储能系统处于满电状态,控制所述储能系统启动放电模式,若所述储能系统处于非满电状态,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进入待机模式;以及,在所述潮流方向为反向时,若储能系统处于非满电状态,将所述潮流功率作为充电功率的设定值,控制所述储能系统启动充电模式,若储能系统处于满电状态,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进入待机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潮流方向为正向时,若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值不大于放电容量阈值,将满电标志位置0,并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进入待机模式,若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值大于放电容量阈值,且满电标志位置为1,控制所述储能系统启动放电模式,若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值大于放电容量阈值,且满电标志位置为0,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进入待机模式;以及,在所述潮流方向为反向时,若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值不小于充电容量阈值,将满电标志位置1,并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进入待机模式,若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值小于充电容量阈值,且所述满电标志位为0,将所述潮流功率作为充电功率的设定值,控制所述储能系统启动充电模式,若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值小于充电容量阈值,且所述满电标志位为1,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进入待机模式。
6.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起重设备,所述起重设备包括动力变压器、四象限运行整流器和能量回馈型变频器,所述动力变压器通过交流母线将输出的电能传输给所述四象限运行整流器;所述储能系统接入在所述交流母线上;
所述储能系统,用于根据所述交流母线上的潮流方向确定所述起重设备的工作状态,根据所述工作状态进行充放电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782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