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转速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7584.2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7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任建敏;陈玉光;李杰;苏庆鹏;白振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4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熊贤卿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门 驾驶意图 挡位信号 目标转速 汽车发动机转速 发动机转速 离合器信号 离合 发动机 油门踏板信号 车速计算 目标挡位 驾驶性 转速差 滑行 降挡 升挡 回落 减速 汽车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转速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控制方法包括:判断汽车当前处于松油门工况;在松油门工况下,根据离合器信号以及挡位信号,判断驾驶员驾驶意图是踩离合升挡或踩离合降挡,并控制发动机以目标挡位的目标转速运行;在松油门工况下,根据离合器信号、油门踏板信号和挡位信号,判断驾驶员驾驶意图是踩油门加速,并根据当前车速计算目标转速,控制发动机以所述目标转速运行;在松油门工况下,根据挡位信号判断驾驶员驾驶意图是滑行减速,使发动机转速继续自然回落。本发明通过判断松油门工况下各种驾驶意图,并针对不同驾驶意图对发动机转速进行控制,明显改善了松油门工况的驾驶性,消除由于转速差的存在而产生的冲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转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手动挡车型在驾驶过程中,松油门工况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操作。当驾驶员有升降挡或者是减速需求时,首先会进行松油门操作,当松开油门踏板时,发动机转速一般情况下会自由回落到怠速n1状态,该转速n1一般为800rpm左右;如果驾驶员此时降挡,由于速比差异低挡位发动机转速会升高至n2,转速差Δn=n2-n1,转速差Δn的存在会使换挡结束后离合器结合瞬间发动机转速有明显拉升,可能同时会伴有轰鸣音,转速差越大,不舒适感越强烈;如果驾驶员此时升挡,由于速比差异高挡位发动机转速会降至n3,转速差Δn=n3-n1,此时n3如果不等于n1,会存在一定的转速差,转速差的存在会使驾驶感受明显变差;如果此时驾驶员在松油门后重新踩油门加速,由于800rpm时涡轮增压器尚未开始工作,发动机转速上升会比较慢,会有明显的加速无力感。
但是,目前并没有方案针对松油门工况后驾驶员意图进行监控识别,进而对发动机转速做精确控制,消除由于转速差的存在而产生的冲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转速控制方法及装置,以在松油门后识别驾驶员驾驶意图,对应控制发动机转速,消除由于转速差导致的冲击,改善驾驶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转速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汽车当前处于松油门工况;
在松油门工况下,根据离合器信号以及挡位信号,判断驾驶员驾驶意图是踩离合升挡或踩离合降挡,并控制发动机以目标挡位的目标转速运行;
在松油门工况下,根据离合器信号、油门踏板信号和挡位信号,判断驾驶员驾驶意图是踩油门加速,并根据当前车速计算目标转速,控制发动机以所述目标转速运行;
在松油门工况下,根据挡位信号判断驾驶员驾驶意图是滑行减速,使发动机转速继续自然回落。
其中,所述判断汽车当前处于松油门工况具体是根据油门踏板信号进行,如果当前时刻油门踏板开度小于前一时刻油门踏板开度,则判断汽车当前处于松油门工况。
其中,所述根据离合器信号以及挡位信号,判断驾驶员驾驶意图是踩离合升挡,具体是指:如果当前时刻离合器踏板开度大于前一时刻离合器踏板开度,并且当前时刻挡位大于前一时刻挡位,则判断驾驶员驾驶意图为松油门后踩离合升挡。
其中,所述根据离合器信号以及挡位信号,判断驾驶员驾驶意图是踩离合降挡,具体是指:如果当前时刻离合器踏板开度大于前一时刻离合器踏板开度,并且当前时刻挡位小于前一时刻挡位,则判断驾驶员驾驶意图为松油门后踩离合降挡。
其中,所述控制发动机以目标挡位的目标转速运行,具体包括:
识别到升挡或降挡的目标挡位后,通过查表方式从发动机转速与车速的关系表中获得目标挡位对应的目标转速;
将发动机的转速控制在目标挡位所对应的目标转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75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