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防堵功能的流量测量装置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6042.3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7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明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亿准纳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34 | 分类号: | G01F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14 | 代理人: | 张清芳 |
地址: | 211111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功能 流量 测量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流量测量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脏污气体流量测量日渐重要。无论是冶金企业的高炉、转炉、焦炉煤气,还是火力发电厂排放的烟气,以及锅炉一二次风量、冷炉烟流量、制粉通风量都需要进行准确的流量测量。上述的被测气体介质往往具有流通管径大、管道直管段长度有限、介质温度高、流速低、含尘浓度大等特点,常规流量测量装置很难适应这些特点。
例如,孔板需要较长的前后直管段且易因磨损造成测量偏差;文丘里管、机翼型风量装置所产生的差压偏小,特别在流速低的时候,信噪比不够大;热式流量计响应慢,在被测量气体组分变化较大的场合,因气体定压比热容Cp值和热导率变化,测量值会有较大变化而产生误差;各种巴类流量计特别容易堵塞,且产生的差压也偏小。目前大量使用的皮托管及由其改进而成的流量计也存在着易堵、差压信号不清晰不稳定的缺点。中国专利CN107192846A、CN202512135U、CN201555612U、CN203848867U、CN204142296U、CN10601780A、CN204740262U都利用了差压式皮托管的原理,采用口径较大的取压管,并在其中设置可在一定幅度内自由摆动的除尘杆,来解决灰尘堆积、结垢的问题。然而由于整体结构没有优化,流动分离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灰尘仍然容易堆积结垢,同时还会造成差压信号不稳定的问题。
因此,期待研发一种不易堵塞、耐磨损、差压信号清晰稳定的流体测量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流量测量装置和系统,其能够克服现有流量测量装置差压信号不稳定、容易堆积结垢的缺陷。
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流量测量装置,包括:
导压板;
整流防尘罩,所述整流防尘罩设置于所述导压板的一侧,所述整流防尘罩与所述导压板包围形成与所述整流防尘罩的外部相连通的腔体;
高压引压管,所述高压引压管的一端设于所述腔体内;
低压引压管,所述低压引压管的一端设于所述导压板的与所述整流防尘罩相对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整流防尘罩与所述导压板同轴设置。
优选地,沿着与所述整流防尘罩的轴线垂直的方向,所述整流防尘罩的外缘位于所述导压板的外缘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整流防尘罩为锥形或者流线形。
优选地,所述整流防尘罩沿其轴向方向的剖面为抛物线形。
优选地,所述导压板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导压板为部分球面,且所述整流防尘罩设置于所述球面的凹面一侧。
优选地,所述高压引压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压板,并与差压传感器的高压端口相连接,所述低压引压管的另一端与差压传感器的低压端口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高压引压管的所述一端为楔形,当所述流量测量装置安装于被测管道内时,所述一端的开口向下。
优选地,所述高压引压管的所述一端为L形,当所述流量测量装置安装于被测管道内时,所述一端的开口向下。
优选地,所述低压引压管设置于所述导压板与所述高压引压管之间。
优选地,所述低压引压管的所述一端为楔形,且开口朝向所述高压引压管。
优选地,所述整流防尘罩靠近所述导压板的一端设有通孔或通槽,所述腔体通过所述通孔或通槽与所述整流防尘罩的外部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整流防尘罩通过至少一个支撑杆设置于所述导压板的一侧,所述整流防尘罩的边缘与所述导压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腔体通过所述间隙与所述整流防尘罩的外部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高压引压管和低压引压管均为多个,多个高压引压管平行设置且相互连通,多个低压引压管平行设置且相互连通。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流量测量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的具有防堵功能的流量测量装置,各流量测量装置的高压引压管彼此连通,低压引压管也彼此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整流防尘罩与导压板包围形成与整流防尘罩的外部相连通的腔体,高压引压管的一端设于该腔体内,既能有效获得稳定的高压信号,又能避免灰尘杂质等堵塞高压引压管的引压孔,低压引压管设于导压板的背流面,能够有效获得稳定的低压信号,从而达到准确测量流量以及防堵的效果。
2.整流防尘罩可采用锥形或流线形外形,对流体的阻力最小化,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了永久压力损失,耐受管道内流体的冲击能力更强,更经久耐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亿准纳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亿准纳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60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