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电损耗加热温度场主动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5273.2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1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迎光;刘舒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35/02 | 分类号: | B29C35/02;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损耗 温度场 加热 主动控制 复合材料 增强复合材料 种碳纤维 不均匀 对电极 碳纤维复合材料 不均匀加热 体积电阻率 温度场分布 反馈信号 加热固化 加热过程 介电常数 阵列电极 作用区域 材料层 绝缘 叠加 和面 通电 监测 | ||
1.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电损耗加热温度场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复合材料的各层边缘,放置众多有序的阵列电极,独立为各对电极通电实施加热,以材料层间和面内温度场分布作为反馈信号,调整各对电极作用区域两端电信号,以各区域内不均匀加热状态的相互叠加或补偿,最终实现复合材料整体温度场的主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作用区域为阵列电极中某两片电极与材料形成的回路区域,该回路设有单向截止元件,调控该对电极两端电场的波形、频率、幅值,使该区域内的电能损耗形式和发热量独立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该区域内的加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阵列电极沿零件轮廓分布,逐个紧贴,电极间设有绝缘隔断,可装载于各层纤维端部,也可装载于平行于纤维方向的材料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加或补偿策略以预设的温差阈值为控制触发标准,高低温区域自身的叠加实现高低温不均匀分布主动控制,高低温区域相互补偿实现温度均匀分布主动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分布状态由加热过程中外部传感器来测量,材料表面层的温度分布测量采用非接触式的红外热像仪,直接获得各点的温度数据,材料中间层的测温采用体积小,不受电流干扰的温度传感器;温度分布数据通过计算每个电极对应区域的平均值,或通过众多温度数据点组成的数字矩阵来表示和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527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