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井不压井下油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4337.7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40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宪文;韩巧荣;张燕明;马旭;马占国;胡阳明;周长静;石华强;陈宝春;古永红;来轩昂;丁勇;叶亮;赵倩云;马新星;王亚娟;肖元相;毕曼;史华;何明舫;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20 | 分类号: | E21B7/20;E21B33/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张印铎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井 井下 油管 方法 | ||
1.一种气井不压井下油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向井筒内下入桥塞,使所述桥塞在井筒内预定位置坐封封堵;所述桥塞为可溶解桥塞,所述可溶解桥塞包括:主体、套设于所述主体上的胶筒;所述主体材料由85-90%的Mg-Al二元合金,6-9%的Zn,4-8%的Sn构成,所述主体上的Mg的质量分数为5-7%;所述主体材料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制作:首先,将Mg-Al二元合金在在700℃至760℃下熔化形成铝合金溶液;然后向所述铝合金溶液中加入Zn、Sn并进行搅拌;
将井筒泄压后注入水将井筒内的气体置换出来;
向井筒内下入油管至所述桥塞位置;
通过油管注入桥塞溶解液将所述可溶解桥塞溶解实现解封;所述可溶解桥塞与所述桥塞溶解液反应溶解,使用0.05-0.4mol/L碳酸氢钠作为桥塞溶解液,30分钟内所述可溶解桥塞的质量损失在40%以上;所述桥塞溶解液为酸式盐、谷氨酸-盐酸、醋酸-醋酸钠、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形成;所述酸式盐为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钾溶液或亚硫酸氢钠溶液;所述酸式盐的浓度为0.05-0.4mol/L;所述谷氨酸-盐酸、醋酸-醋酸钠、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的浓度分别为0.1-0.3mol/L。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井不压井下油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带压条件下通过电缆将所述桥塞下入井筒的预定位置,所述桥塞上方连接有与所述电缆连接的坐封机构;利用所述电缆控制所述坐封机构推动所述桥塞坐封封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井不压井下油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入所述桥塞时通过井外向井筒内打压推动所述桥塞移动直至所述桥塞至预定位置;停止井外向井筒内打压再利用所述电缆控制所述坐封机构推动所述桥塞坐封封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井不压井下油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井筒泄压至与大气压平衡后注入水将井筒内的气体置换出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井不压井下油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置的深度位置高于压裂射孔段顶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井不压井下油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解桥塞为Mg-Al-Zn-Sn合金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433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