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均一组分低聚原花青素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2001.7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3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公丕贤;沈志仑;戴春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惠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7/16 | 分类号: | C12P17/16;C07D311/62;C12R1/69;C12R1/885;C12R1/685;C12R1/845;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韩献龙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一 组分 低聚原 花青素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均一组分低聚原花青素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经灭菌的含有原花青素的物料粉末加入水中,接种微生物进行发酵;然后经提取、脱脂、萃取、干燥得原花青素粗品;然后将原花青素粗品溶于溶剂a中,过树脂柱,经洗脱、除去洗脱液、冻干得低聚原花青素。本发明方法得到的低聚原花青素纯度高、产率高、聚合度均一、平均聚合度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原花青素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均一组分低聚原花青素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简称PC)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是缩合单宁中的一种,由不同数量的黄烷醇类单体儿茶素(Catechin,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atechin-3-O-gallate,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3-O-gallate,ECG)缩合而成,形成二聚体直至十五聚体化合物。通常将二至四聚体称为低聚原花青素(OPC),将五聚体以上称为高聚原花青素(PPC)。原花青素资源分布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松树皮、茶叶、苹果、白桦树、银杏、莲房等植物部位中,法国教授Jaeques Masquelier于1951年首次从海松树皮中成功提取出原花青素,上世纪70年代又从葡萄籽中分离得到,这是目前主要的原花青素的来源。
原花青素因其突出的抗氧化活性而被广泛关注,是国际公认的清除人体自由基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远远高于维生素C和维生素E,约为VE的50倍,VC的20倍。此外,还发现原花青素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预防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且原花青素是一种毒性低,非常安全的物质,毒理实验表明,大鼠灌胃葡萄籽提取物,LD50在4000mg/kg以上,且连续灌胃60mg/kg●d 6个月无任何副作用且耐受性良好,无致畸致突变作用。目前原花青素已成为医药、保健品中的重要添加剂产品,由于其高效的抗氧化活性,在清除自由基和抗衰老方面尤其受消费者的青睐。
在原花青素中,OPC的活性,尤其是二聚体和三聚体要远大于高聚体PPC。且由于PPC结构复杂,且聚合度越大,水溶性越差,不易于人体吸收,降低了生物利用率,同时PPC存在较高的收敛性,口感较差,在实际应用中制约了原花青素的发展。迄今为止已有大量文献和专利报道制备原花青素。如,中国专利文献CN1454896A公开了一种葡萄籽低聚原花青素的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是将葡萄籽进行粉碎、过筛、脱脂,再经含无机矿酸的有机溶剂提取、过滤、无机碱中和、过滤、减压浓缩后即可得到原花青素粗提物,再将粗提物中加入石油醚或三氯甲烷,放置、过滤、干燥得到精制原花青素;虽然该发明能够得到低聚原花青素,但该发明没有对复杂的原花青素组分进行分离,得到的原青花素聚合度不够均一,且虽是低聚原花青素,但聚合度还是偏高,且产率较低。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690858A公开一种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康宁木霉和黑曲霉直投式发酵剂,然后将葡萄籽经加水磨浆、加葡萄糖配料、高温灭菌、接菌发酵、离心除渣、超滤提取、干燥等工艺制成葡萄籽原花青素;但该发明发酵剂的制备步骤繁琐,成本较高,最后得到的原花青素聚合度不均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原花青素聚合度的均一性,降低平均聚合度,本发明提供一种均一组分低聚原花青素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得到的低聚原花青素纯度高、产率高、聚合度均一、平均聚合度较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均一组分低聚原花青素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经灭菌的含有原花青素的物料粉末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得混合物;然后接种微生物进行发酵得发酵物料;所述微生物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黑曲霉、根霉或白腐真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惠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威海惠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20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