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8771.4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4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田忠良;杨超;赵泽军;辛鑫;杨凯;赖延清;李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10/24;B82Y30/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蒋太炜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纳米复合材料,特别涉及一种纳米铅/碳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导电碳为基底材料,以硝酸铅、氯化铅、硫酸铅、乙酸铅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为铅原料,以含络合剂的水、乙二醇、丙二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为溶剂。通过吸附‑热处理法得到了一种纳米铅/碳的复合物,所述方法是通过将含铅络合物吸附在碳材料的表面,滤去多余的溶液,在热处理之后得到纳米氧化铅与碳的复合物,再经液相还原后,得到纳米铅与碳的复合物。此方法简单易用,流程短效率高,且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附加成本,所得的复合材料中铅颗粒以纳米尺寸均匀分布在碳颗粒的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领域,特别设计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
背景技术
碱性水系锌基电池,如锌锰、锌镍、锌空气电池等因使用不会燃烧的水系电解液,相对锂离子电池来说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近年来,以锌镍、锌空气电池为代表的可以循环使用的二次水系电池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水系锌基电池的负极往往对电池的容量大小、工作电压、电能效率、充放电功率、可循环性、贮存性能等都有很大影响。人们通常将锌负极制备成锌粉、锌粒、锌球、锌片、锌丝等结构,以增大锌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同时,为了提高负极的电导率,又向其中加入导电碳、乙炔黑、石墨粉等导电从而使电池性能有所提高。然而,碳材料的存在使得其与锌形成了微电池,造成碳表面发生析氢,锌表面发生自放电反应,另外在充电时,低析氢过电位的碳表面会发生剧烈的析氢反应,这种副反应会消耗负极的活性物质从而降低电池容量,更严重的是,这会使电池内部出现大量的氢气气泡,从而导致电池报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将高析氢过电位的金属铅添加到锌负极以抑制锌负极表面的析氢反应。添加的方法通常为直接在锌负极中混入铅或铅粉末,铅会在充电时被还原成铅,或者使用含铅的锌合金作为活性物质。然而直接混合铅粉末无疑无法保证其在锌负极中的均匀分布,而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负极中的锌会经历锌-锌酸根离子-氧化锌或氢氧化锌的转变,锌铅合金不可能稳定存在,因此,这些方法无法保证铅在电极中的分布,更无法保证其对碳颗粒表面析氢反应的有效抑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布了一种纳米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种纳米铅/碳复合材料,所述纳米铅/碳复合材料中,纳米铅颗粒大小为4-950nm。纳米铅颗粒均匀分散在碳材料的一次颗粒表面和二次颗粒缝隙中,没有出现大量金属铅团聚的现象。其中铅的比例可以达到0.01到98wt%。
本发明一种纳米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
将碳材料加入溶液A中;搅拌;固液分离,干燥固体,得到备用料;所述溶液A中溶解有铅源和络合剂;
步骤二
在保护气氛下,对步骤一所得备用料进行加热处理至200-1000℃;保温;得到热处后的备用料;
步骤三
将步骤二所得热处后的备用料置于溶液B中,往溶液B加入还原剂,通过液相还原法还原得到纳米铅/碳复合材料;所述溶液B中不含络合剂和铅源。
用所得纳米铅/碳复合材料替代步骤一中的碳材料;按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的顺序循环操作N次后,得到铅含量大于等于35wt%的纳米铅/碳复合材料;所述N大于等于4。
本发明一种纳米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溶液A通过下述步骤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87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