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重联门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7552.4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0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徐忠富;易爱国;任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创新轨道交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70 | 分类号: | E05F15/70;E05F15/73;E05F15/40;B61D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冯振宁 |
地址: | 421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模式 手动模式 自动关门 自动开门 应用范围广 误伤 轨道交通 机车走廊 人力消耗 手动控制 优先执行 智能控制 重联机车 智能 防夹 门体 预设 释放 恢复 | ||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重联门的控制方法。包括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S1.当重联门进入所述手动模式时,即手动控制重联门时,所述自动模式释放当前执行动作,优先执行手动操作,当手动操作消失预设时间后,恢复执行自动模式;S2.所述自动模式包括自动开门模式和自动关门模式,用于智能控制重联门的打开和关闭;所述自动开门模式和自动关门模式分别设有防夹功能。该系统适用于现有重联机车,应用范围广,不仅能够有效节省人力消耗,而且可以避免门体组成对司乘人员造成误伤,极大的方便了司乘人员通过机车走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重联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铁路的一些重要的路段及干线,为了加大运量,保证铁路机车的运转调配性,有的时候使用的是重联机车。干线机车的两个头去掉一半,将两个机车重联在一起,这样实现一辆机车拥有两车的动力的机车,称为重联机车。设置在两车连接处的机车门称为重联门,两个重联门的中间部分称为机车走廊。一般每辆车分别设有一个重联门,重联门向该车厢内侧打开,司乘人员可以通过两个重联门和机车走廊往返于两辆车之间,通常情况,我们认为重联门向外打开侧为重联门的外侧,重联门与重联门门框之间的开合范围为重联门的内侧。
现有的重联门由于结构与材料等原因,导致重联门过于厚重,司乘人员在通过机车走廊时一般需要手动开闭重联门,因此需要消耗很大的力,为司乘人员通过机车走廊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尤其当重联机车在工作状态时,司乘人员很难控制住带有惯性的重联门,容易造成司乘人员误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现有重联机车,一般不需要司乘人员手动开门,便可自由通过机车走廊的智能重联门的控制方法。
提供一种智能重联门的控制方法,包括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
S1. 当重联门进入所述手动模式时,即手动控制重联门时,所述自动模式释放当前执行动作,优先执行手动操作,当手动操作消失预设时间后,恢复执行自动模式;
S2.所述自动模式包括自动开门模式和自动关门模式,用于智能控制重联门的打开和关闭;所述自动开门模式和自动关门模式分别设有防夹功能。
优选地,所述步骤S2包括:
S21. 当检测到车厢内侧或者机车走廊侧有物体时,进入自动开门模式,控制重联门执行打开动作;
S22.当重联门维持打开状态达到预设时间2,进入自动关门模式,控制重联门执行关闭动作。
优选地,所述步骤S21的防夹功能具体包括:
S211.当检测到重联门内侧有物体时,控制重联门继续执行打开动作;
S212.当重联门在打开过程中受到大于预设值1的力时,控制重联门执行预设量1的关闭动作,当关闭过程中再次受到大于预设值2的力时,控制重联门保持预设时间1的静止状态后继续执行打开动作。
进一步地,在自动开门模式下,优先执行防夹功能。
优选地,所述步骤S22的防夹功能具体包括:
S221.当检测到重联门内侧有生物时,控制重联门执行预设量2的打开动作后保持静止,直到没有再检测到上述信号,经过预设时间3后,控制重联门继续执行关闭动作;
S222.当重联门在关闭过程中受到大于预设值3的力时,控制重联门执行预设量1的打开动作,当打开过程中再次受到大于预设值4的力时,控制重联门保持预设时间4的静止状态后继续执行关闭动作。
进一步地,在自动关门模式下,优先执行防夹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创新轨道交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创新轨道交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75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