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粒子群算法和典型关联分析法的多生物特征融合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4940.7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0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巨成;孙文辉;李建荣;胡志强;王嫄;陈亚瑞;赵婷婷;张传雷;王晓靖;韩书杰;王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利文 |
地址: | 300222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关联分析 多生物特征 特征向量 粒子群算法 融合算法 一维特征 向量 融合 预处理 粒子群优化算法 图像 神经网络结构 生物特征图像 原始数据集 技术特点 连接操作 身份认证 生物特征 特征选择 图像识别 图像重构 次卷积 分类器 关联度 安防 卷积 送入 集合 引入 分类 分析 检查 | ||
1.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和典型关联分析法的多生物特征融合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图像预处理:将原始数据集图像重构为32*32的图像;
步骤2:特征提取:通过两次卷积操作、特征选择操作和全连接操作,将预处理后的32*32的图像用120维的一维特征向量;
步骤3:特征融合:使用典型关联分析法对一维特征向量进行分析,得到关联度最高的特征向量作为多生物特征的融合特征向量;
步骤4:将融合特征向量送入ELM分类器进行分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子群算法和典型关联分析法的多生物特征融合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数据集图像包括人脸图像和指静脉图像,所述人脸图像为112*92,所述指静脉图像为60*1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子群算法和典型关联分析法的多生物特征融合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特征提取的实现方法:第一次使用8组5x5的卷积核对图像进行卷积操作,得到8组28x28的特征图;第二次使用20组5x5的卷积核对图像进行卷积操作,得到20组5x5的特征图;再经过一次全连接操作,最终得到120维的一维特征向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子群算法和典型关联分析法的多生物特征融合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积操作的处理方法为:
w2=(w1+2*p-k)/s+1
h2=(h1+2*p-k)/s+1
c2=n
其中,w1、h1、c1分别表示输入图像的宽度、高度和深度;w2、h2、c2分别表示输出图像的宽度、高度和深度;在卷积层中,n表示卷积核的个数,k*k表示卷积核大小,p表示扩充边缘,s表示卷积核步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子群算法和典型关联分析法的多生物特征融合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特征选择使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第一次从28x28的特征图中,选择14x14特征子集;第二次从10x10的特征图中选择5x5的特征子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粒子群算法和典型关联分析法的多生物特征融合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选择的计算公式为:
Fitness=∑Dk(1<=k<=m)
vx[]=w*vx[]+c1*rand()*(pbest[]-p[])+c2*rand()*(gbest[]-p[])
p[]=p[]+vx[]
其中,Dk表示当前粒子的第k个维度特征与周围特征的差异总和,m表示种群规模,pbest表示局部最优解,gbest表示全局最优解,v[]是粒子的速度,w是惯性权重,p[]是当前粒子的位置,rand()是介于(0,1)之间的随机数,c1、c2是学习因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粒子群算法和典型关联分析法的多生物特征融合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学习因子c1、c2均等于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子群算法和典型关联分析法的多生物特征融合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实现方法为:使用典型关联分析法计算人脸特征和指静脉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将120维的特征向量映射到多维的共享特征空间,使用共享空间特征重构多模态特征,得到融合特征向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494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