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铃薯种行覆土种植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4906.X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6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虎存;张旦主;马义;刘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鑫陇农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9/00 | 分类号: | A01C9/00;A01B49/06;A01G13/02;A01C5/06;A01C15/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62100 | 代理人: | 孙惠娜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铃薯 种行覆 土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西北旱作区的马铃薯种行覆土种植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西北在马铃薯种植机的推广应用,还未普及,机械化种植作业面积较小,传统种植采用人工开沟,人工点种,人工施肥的生产方式,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大部分马铃薯种植在山坡和水平梯田上,给种植机械带来许多不便,对于小片分散种植,增加了机具田间调头和转换地块的非作业动能以及时间的消耗,降低了机械化作业的效率,加大了作业成本,不能充分发挥机械化的作用。 现有的马铃薯覆土种植机机型体积较大,不适合在山坡及梯田上作业;从效果上来说,目前市场中现有机械大多采用的是溜土槽溜土覆膜,覆膜效果差,还需人工二次补土,受田间地势的影响较大;现有的播种环节为前期施肥、松土、播种、覆膜等,工作环节多,农民劳动强度大,还需要人工检查种植效果,现有机械没有从根本上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及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技术缺点而而提出的一次开穴、施肥、播种、覆土、覆膜为一体的马铃薯苗带覆土种植机,解决漏种及覆土不好,种植工序繁多复杂等缺点。
为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马铃薯种行覆土种植机,包括机架和传动机构,所述机架的前下方设有行走地轮,所述机架的前方设有悬挂装置,所述机架的前端下方设有双圆盘开沟器,所述双圆盘开沟器的后上方机架设置肥箱,所述肥箱上设置排肥器机构,所述肥箱的后方机架下方设置开沟铲,所述开沟铲与下种装置的配合,所述下种装置设在机架上,所述下种装置与种箱配合,所述种箱的下面为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的两侧设置下种装置,所述下种装置的外侧设置取土装置,所述取土装置倾斜设置于机架上,所述两组下种装置和取土装置分别与变速箱联动;所述两个取土装置的下方机架上设置覆膜装置,所述取土装置的后端设置覆土装置,所述置覆膜装置位于覆土装置前方,所述覆土装置设置在机架的尾端,所述覆土装置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两侧分别布有左旋叶片和右旋叶片,所述传动轴上罩有封土壳,所述封土壳左右两侧分别为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传动轴与变速箱联动。
所述传动轴上设置过载保护的链轮。
所述取土装置的上方机架上设置振筛装置,所述振筛装置与种箱配合,所述振筛装置在机具工作中对种箱侧壁拍打,使种子能够被下种装置顺利拾取。
所述振筛装置包括振筛轮、传动轴、链轮,两组振筛轮通过支架固定在传动轴上,振筛轮位置在与下种装置相对的传动轴的位置,传动轴的左侧布置有第八链轮,与排肥器上的链轮,导向装置上的第七链轮在同一个平面内,通过滚子链构成链传动,所述传动轴两端套有轴承,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
所述取土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整土板装置,所述整土板装置包括板面和拉杆,所述板面的中央设有V型槽,所述拉杆与机架铰接,所述板面上设置推杆(13-5),所述推杆的中上部连接有弹簧,下端通过铰链连接在整土板上,所述推杆的上端活动连接于后方机架上。
所述肥箱分为肥箱一、肥箱二和肥箱三,三个分箱,肥箱一,肥箱二和肥箱三与肥料混合槽通过排肥器下端的橡胶管连通。
所述取土装置包括主动轮和张紧轮,所述主动轮安装在传动轴的两端,所述传动轴的中部布置有第四链轮,第四链轮与第五链轮通过第二滚子链链接,所述第五链轮布置在变速箱的输出轴上,所述张紧轮通过轴与保护壳连接,所述主动轮与张紧轮之间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V型挡板,所述传送带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下方设置有取土铲,所述取土铲与膜侧地面接触,所述保护壳的斜上方是调节杆,调节杆通过铰链固定于机架上,所述保护壳上端开口处的正下方设置有覆土装置。
所述开沟器的连接架与机架的接触部分设有多个限位孔,对开沟器高度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鑫陇农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甘肃鑫陇农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49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