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锈钢器具表面用的食品级防锈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4726.1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8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勾丽莉;刘银霞;李月番;张建国;闫世梁;曹琳青;史小利;张生克;肖媛;陈黎;崔凤霞;王敬臣;秦天苍;高莉;赵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拓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1/10 | 分类号: | C23F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周超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醇溶蛋白 防锈剂 溶剂 制备 不锈钢器具 异抗坏血酸 防冻剂 食品级 有机酸 防锈效果 金属表面 完全溶解 重量份数 称取 配比 增亮 备用 无毒 餐饮 环保 应用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不锈钢器具表面用的食品级防锈剂及其制备方法,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以下组分:玉米醇溶蛋白60~70份、异抗坏血酸1~2份、防冻剂1~2份、有机酸1~2份以及溶剂30~40份。制备方法:按照配比称取玉米醇溶蛋白、异抗坏血酸、防冻剂、有机酸以及溶剂备用,先将玉米醇溶蛋白溶于溶剂中混合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其它组分,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即可。该防锈剂不仅防锈效果好,增亮金属表面光泽,还环保无毒,可以应用于餐饮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器具表面用的食品级防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统计,世界上每年会有总重相当于金属年产量10-20%的钢铁制品由于腐蚀、锈蚀等原因造成不能使用,为此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防锈方法来避免锈蚀,减少损失。防锈剂的种类多种多样,其中亚硝酸钠因其防锈性能优异并且价格低廉一直备受青睐并广泛使用,但是因其它具有强致癌基因的物质,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便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制备了多种以烷基、烷氧基、卤代基、萘酸类及其衍生物、硝基苯甲酸类以及硼酸酯、硼酸盐和钼酸盐等为主的材料来取代亚硝酸钠的新型水溶性防锈剂。尽管这些新型防锈剂较亚硝酸钠更加的安全合理,但是在其成膜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复杂的去膜处理问题,通常要采用碱水处理,或者用竹刀和刮片等物理方法处理,这样的处理不仅不能够除尽涂膜还有可能损伤金属表面,还耗工费时增加成本。因此随着防锈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防锈液及其成膜的应用要求也逐渐提高,出现了新型的防锈膜,可剥性防锈膜。
因铬、镍等元素的添加,使不锈钢器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但是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或经长期盛装含氯的盐类物质和使用,不锈钢器具表面也会因被腐蚀而出现锈蚀锈斑。锈蚀如果不能及时除去,不仅影响外观,锈斑还会扩大导致不锈钢器具锈穿报废。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采用防锈剂来防止不锈钢生锈,防锈剂有效的防锈取决于对金属表面的保护,从而停止或延迟水分、氧气和其它杂质的入侵。而目前的不锈钢防锈剂多数应用于工业领域中钢铁加工、铸造等过程防锈及医疗器械的防锈处理,防锈剂的配方含有的成分不能食用,因此多数防锈剂在日常生活及餐饮、家政服务领域应用极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不锈钢器具表面用的食品级防锈剂,该防锈剂不仅防锈效果好,增亮金属表面光泽,还环保无毒,可以应用于餐饮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不锈钢器具表面用的食品级防锈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以下组分:
玉米醇溶蛋白60~70份、异抗坏血酸1~2份、防冻剂1~2份、有机酸1~2份以及溶剂30~40份。
优选地,所述溶剂为75wt%~85wt%乙醇水溶液。
优选地,所述防冻剂为甘油。
优选地,所述有机酸为柠檬酸。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锈钢器具表面用的食品级防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配比称取玉米醇溶蛋白、异抗坏血酸、防冻剂、有机酸以及溶剂备用,先将玉米醇溶蛋白溶于溶剂中混合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其它组分,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防锈剂以玉米醇溶蛋白、异抗坏血酸作为主要的防锈成分,不仅防锈效果好,而且对环境无污染。经涂膜本发明的防锈剂后的不锈钢餐具20天出现锈斑,涂膜市售一般防锈剂的不锈钢餐具2天出现锈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不锈钢器具表面用的食品级防锈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以下组分:
玉米醇溶蛋白70份、异抗坏血酸1份、甘油1份、柠檬酸1份以及75wt%乙醇3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拓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拓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47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