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充电阻抗匹配系统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2994.X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8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赵毓斌;须成忠;刘小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50/40 | 分类号: | H02J50/40;H02J50/12;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李艳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阻抗匹配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阻抗匹配系统与方法,该系统包括两个发射端、一个接收端及一个MCU;上述两个发射端均包括功率放大器、阻抗匹配网络、发射端LC谐振线圈及检测模块;上述接收端模块包括接收端LC谐振线圈。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中利用上述检测模块检测出发射端的输入阻抗,然后根据发射端的输入阻抗确定阻抗匹配网络的网络类型,然后搭建相应的阻抗匹配网络,从而可以在接收端处于移动状态时,防止发射端LC谐振线圈的阻抗变化过大,避免了发射端LC谐振线圈的输入阻抗与功率放大器的等效内阻不匹配的问题,保证功率放大器能够正常输出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阻抗匹配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增多,市场上对无线充电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无线充电能够使用户摆脱对充电线的依赖,实现随时随地自由地充电,大大增加了用户体验以及产品应用便捷性。其中,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作为无线充电的主流技术之一,其具有传输距离长和效率高等优点,逐渐成为无线充电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产品均需要先制作一个充电板(含有单个或多个发射端LC谐振线圈),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充电设备需要与充电版贴合,仍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演进,有研究机构开始研究如何使充电板可以在任意方向、适当距离内为多台移动设备充电,但是由于多线圈充电的设计电路过于复杂,当接收端处于一个移动的状态时,则会导致发射端LC谐振线圈的阻抗变化很大,使发射端LC谐振线圈的输入阻抗与功率放大器的等效内阻不匹配,导致功率放大器无法正常输出功率,使得整个无线充电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阻抗匹配系统与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接收端处于移动状态时,则会导致发射端LC谐振线圈的阻抗变化很大,使发射端LC谐振线圈的输入阻抗与功率放大器的等效内阻不匹配,进而导致功率放大器无法正常输出功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阻抗匹配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发射端、第二发射端、接收端及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发射端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一阻抗匹配网络、第一发射端LC谐振线圈及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阻抗匹配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阻抗匹配网络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发射端LC谐振线圈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信号转换端与所述MCU的信号输入端及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CU的数字信号端口与所述第一阻抗匹配网络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二发射端包括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二阻抗匹配网络、第二发射端LC谐振线圈及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阻抗匹配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阻抗匹配网络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发射端LC谐振线圈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信号转换端分别与所述MCU的信号输入端及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CU的数字信号端口与所述第二阻抗匹配网络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端LC谐振线圈,所述接收端LC谐振线圈用于感应所述第一发射端LC谐振线圈与第二发射端LC谐振线圈生成的交变电磁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阻抗匹配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提供的无线充电阻抗匹配系统,该方法包括:
每隔预设的时间间隔,检测第一发射端LC谐振线圈的输入阻抗ZA,以及检测第二发射端LC谐振线圈的输入阻抗ZB;
根据所述输入阻抗ZA与输入阻抗ZB选择第一阻抗匹配网络与第二阻抗匹配网络的网络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29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及射频接收端
- 下一篇:降低感应电机铜耗及端部漏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