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态电解质及其锂电池、锂电池电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72453.7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5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琨;朱焱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2 | 分类号: | H01M10/05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1 | 代理人: | 王琴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态 电解质 及其 锂电池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特别涉及固态电解质及具有该固态电解质的锂电池电芯、锂电池,所述固态电解质包括所述固态电解质包括BF4‑阴离子基团与LiM+阳离子基团,其中,M包括Ge或Sn。具体地,所述LiM+为含Ge或Sn与Li结合而形成玻璃态物质。所述LiM+形成的玻璃态物质对Li+的束缚较弱,因此锂离子易迁移,并且LiM+可形成较稳定阳离子骨架结构,在阴离子基团BF4‑也非常稳定的情况下,该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电化学窗口。具有固态电解质的锂电池电芯及锂电池,也具有较高的机械或电学性能。所述锂电池电芯的制备方法,可实现以蒸发或磁控溅射的方式在正极层和/或负极层的表面形成上述固态电解质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态电解质及其锂电池、锂电池电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相对于传统液态电解质来说,全固态电解质具有机械强度大、安全性好等优点。然而现有的固态电解质体系除了硫化物以外,锂离子电导率均较低,一般室温下离子电导率均小于10-3S/cm,因此,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然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对水、空气非常敏感,且现有技术中固态电解质材料与正、负极材料接触后均存在较大的界面电阻,导致循环寿命较短。
现有固态电解质的机械性能较差,且离子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角度,难以满足高性能锂电池对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性能要求。因此,亟待提供一种高性能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固态电解质性能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态电解质及其锂电池电芯、锂电池,锂电池电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固态电解质,其包括BF4-阴离子基团与LiM+阳离子基团结合而形成玻璃态的固态电解质,所述LiM+阳离子基团包括含Ge或Sn与Li结合而形成的阳离子骨架结构。
优选地,所述固态电解质包括玻璃态的LiGe2(BF4)9或LiSn2(BF4)9。
优选地,所述固态电解质包括玻璃态的LiGe2(BF4)9与LiSn2(BF4)9,其中,LiGe2(BF4)9与LiSn2(BF4)9之间的比例为(1-6):1。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锂电池电芯,其具有如上所述固态电解质。
优选地,所述固态电解质的厚度为200nm-20μm。
优选地,所述锂电池电芯包括正极层,所述固态电解质形成于所述正极层的一面,所述固态电解质远离所述正极层的一面上设置负极层;所述正极层包括柱状晶体正极材料,所述负极层包括金属锂或锂硅碳复合负极。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锂电池,其包括至少两个连续叠层设置如上所述锂电池电芯,直接叠加设置的至少两个锂电池电芯之间共用一正负共极集流体,该正负共极集流体包括两个相对的主表面,其中一个主表面上形成所述正极层,以作为其中一锂电池电芯的正极结构,另一主表面上形成负极层,以作为另一锂电池电芯的负极结构。
优选地,共用一正负共极集流体的两个锂电池电芯之间为串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大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24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