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型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7069.8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5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纬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B60L8/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王培松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线圈 自动调节功能 底板 电磁感应式 测试机构 无线充电 充电机构 磁场测量 底盘 汽车 检测 磁力线 磁场分布状况 测试线圈 充电效率 高度测量 高度位置 连接单元 组件包括 磁通量 电压表 缓冲块 驱动轴 侧板 车体 滑块 磁场 车轮 电机 垂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型汽车,包括车体、底盘和四个车轮,底盘的下方设有充电机构,充电机构包括底板、充电线圈、至少两个调节机构和至少两个测试机构,调节机构包括电机、缓冲块、驱动轴、滑块和连接单元,测试机构包括侧板、磁场测量组件和高度测量组件,磁场测量组件包括电压表和测试线圈,该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型汽车通过测试机构检测充电线圈周围的磁场分布状况,同时还检测底板的高度位置,检测完成后,通过各调节机构调节底板的角度以及充电线圈的高度,使充电线圈贴近地面,并使充电线圈与磁场的磁力线垂直,提高充电线圈内的磁通量,进而提高了充电效率和汽车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型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无线充电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了新能源汽车路面充电的功能,电动汽车摆脱了充电桩的束缚,在道路上行驶时就能实现边开车变充电的功能。无线充电和新能源汽车的结合,不仅减小了蓄电池的体积,有利于减轻车辆负载,同时还大幅度提高了汽车的续航能力。
新能源汽车路面无线充电技术的主要原理为,在路面内埋设线圈,通过给这些线圈通上交流电,随着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改变,线圈周围的磁场强度和方向也不断改变,形成一个交互磁场。这时,车辆底盘内的线圈就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磁场中,线圈内部产生一个交互电流,通过一系列电路整流后,实现给新能源汽车充电。但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中,由于底盘的位置固定不变,距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导致底盘内的线圈无法贴近地面,导致该线圈的所处的磁场的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十分弱小,因此降低了充电效率,难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充电功能,不仅如此,由于磁场中磁力线的分布与线圈存在一定的角度倾斜,导致磁力线与线圈夹角不垂直,进而降低了通过线圈内磁场中的磁通量,使得线圈中的电流减小,进而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型汽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型汽车,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下方的底盘和设置在底盘下方的四个车轮,所述底盘的下方设有充电机构;
该新能源汽车中,通过底盘下方的充电机构贴近路面,由路面内的通电的线圈提供磁场,使充电机构中产生电流,提供车体行驶的能量,实现边行驶边充电的功能。
如图2所示,所述充电机构包括底板、充电线圈、至少两个调节机构和至少两个测试机构,所述底板的水平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充电线圈固定在底板的上方,所述调节机构周向均匀分布在底板的外周,所述底板通过调节机构与底板连接,所述调节机构与底板传动连接,所述测试机构周向均匀分布在底板的外周,所述测试机构与底板连接;
在充电机构中,利用底板外周的测试机构测试路面周围的磁场分布以及底板距离地面的高度,根据磁场分布由若干个调节机构调节底板的角度,从而充电线圈与磁力线垂直,进而能够提高充电线圈内的磁通量,提高发电效率,而根据检测的距离地面高度后,所有的调节机构同时运行,降低底板的高度,从而使充电线圈贴近地面,进一步提高磁通量,从而加快了充电效率。
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电机、缓冲块、驱动轴、滑块和连接单元,所述电机和缓冲块均固定在底盘的下方,所述缓冲块位于电机的远离底板的一侧,所述驱动轴设置在电机和驱动轴之间,所述电机与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滑块套设在驱动轴上,所述滑块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滑块内的内螺纹与驱动轴上的外螺纹相匹配,所述滑块通过连接单元与底板连接;
在调节机构中,由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从而使驱动轴上的外螺纹与滑块内的内螺纹相互作用,带动滑块沿驱动轴方向移动,通过连接单元调节底板的角度和高度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纬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纬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70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车无线充电停车场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动汽车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