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阈值CMOS器件六管SRAM单元上电定值输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62404.5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4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1C5/14 | 分类号: | G11C5/14;G11C11/4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11003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电 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位 晶体管参数 输出 提升器件 增强电路 初始态 管结构 线网 电路 电源 | ||
本发明涉及单阈值CMOS器件六管SRAM单元上电定值输出方法,通过调节晶体管参数来确定SRAM单元上电后的初值,确保电路的状态的稳定性,增强电路的可靠性的设计。本发明可以实现CMOS器件六管结构的SRAM单元伴随电源上电而确定固定初始态的作用。实现带有该SRAM单元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内部线网建立明确的电位,提升器件的可靠性、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工艺及设计手段实现单阈值CMOS器件六管结构的静态存储器(SRAM)单元的上电初始化输出为稳定值的设计。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利用CMOS电路的加工工艺,调整NMOS器件和PMOS器件的阈值电压,使其在电路上电过程中,通过器件之间的开关竞争,实现SRAM单元上电初值输出为定值,提高带有SRAM单元结构的整体电路内部信号的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
背景技术
静态存储器SRAM的结构有很多种,常用的有CMOS工艺的五管SRAM和六管SRAM,统一的结构是都包含一个由锁存环结构,该结构伴随着电源上电,输出结果由锁存结构中的NMOS、PMOS开启竞争结果决定,所以,输出结果是随机的。这种随机态,在电路中可能造成内部线网的短路状态,带来电源漏电的危害,在一些较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中,严重时甚至造成器件的烧毁。所以,对于大规模应用SRAM结构的集成电路而言,例如大规模SRAM型FPGA电路,SRAM的输出初值对电路的影响必须重视,没有稳定的SRAM上电初值,电路将面临巨大的隐形风险,甚至决定着该集成电路设计的成功与否。
目前,对于一些CMOS结构SRAM的初值的控制,可采用调整管子的沟道长度,阈值电压会被稍微调整。短沟道长度的管子的阈值电压略微低于长沟道长度的管子。尽管如此,更好的控制阈值电压的办法是采用不同的掺杂,通过加工工艺手段来调整器件的阈值,理想的方法是采用双阈值CMOS器件进行电路制造,但是,目前国内商用CMOS工艺提供的条件只提供单阈值器件。所以,本发明是在单阈值CMOS工艺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器件参数设计上电初态一定的六管SRAM存储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工艺及设计手段实现单阈值CMOS器件六管结构的SRAM单元的上电初始化输出为稳定值的作用,以克服大规模SRAM型集成电路上电后初始态随机对整体电路带来的危害。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单阈值CMOS器件六管SRAM单元上电定值输出方法,通过调节晶体管参数来确定SRAM单元上电后的初值,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调节电路中所有NMOS和PMOS晶体管的掺杂浓度调节晶体管开启的阈值电压;调整锁存电路的晶体管沟长和沟宽尺寸;
SRAM单元上电后,当输入数据的晶体管MN2的源极即B端为逻辑“0”,同时晶体管MN3的漏极即BN端为逻辑“1”,控制信号W被充电到vdd电压时,晶体管MN2和MN3处于开启导通状态,即MN2的漏极处于低电平状态,MN3的源极AN端为高电平,晶体管MP0管开启而处于导通状态,输出QN为高电平“1”,引起MN1晶体管打开处于导通状态;此时,SRAM单元中Q即MN1晶体管的漏极为低电平,即MP0和MN0构成的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QN输出逻辑信号“1”。
当SRAM单元保存的输出Q为低电平状态,若要在该SRAM中写入Q为高电平的状态,那么,输入数据的晶体管MN2的源极即B端为逻辑“1”,同时晶体管MN3的漏极即BN端为逻辑“0”,控制信号W被充电到vdd电压时,晶体管MN2和MN1,MP1和MN3同时处于导通状态,节点A即MN2晶体管的漏极电压取决于MN2和MN1的导通电阻的分压情况;
Q点电压分压通过MN2和MN1的沟宽W和沟长L的比值确定,QN点电压分压通过MP0和MN3的沟宽W和沟长L的比值确定,使MP0和MN0构成的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QN输出逻辑信号“0”。
所述节点A即MN2晶体管的漏极电压取决于MN2和MN1的导通电阻的分压情况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624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