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化硅陶瓷纤维/粒子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8049.4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0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通;董桂馥;孙毓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47/06 | 分类号: | C22C47/06;C22C47/12;C22C49/06;C22C49/14;C22C101/14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毕进 |
地址: | 11662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硅 陶瓷纤维 粒子 强化 金属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分案申请涉及碳化硅陶瓷纤维/粒子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添加Al粒子与熔融态Al‑基合金互溶,与传统的固相法、液相法相比具有低成本,效率高等优点。有效的控制了SiC/Al之间的界面反应的生成。复合材料在摩擦时,薄膜状的界面生成物可以组织裂纹地扩散,增强了强化材料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能。本发明制备的碳化硅陶瓷纤维/粒子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与现有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相比,材料的耐磨性能更优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申请为申请号为2017103685184、申请日为2017年5月22日、发明名称为“低压加压法制作SiC陶瓷纤维/粒子强化Al-基合金复合材料”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下制作SiC陶瓷纤维/粒子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特别是强化Al-基合金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 Material Composite:MMC)因其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以及耐磨等优点使其在机车、航空等领域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随着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问世,各种制作工艺如高压加压铸造法和粉末冶金法等技术被开发了出来。然而这两种方法均存在缺陷。
碳化硅(SiC)由于化学性能稳定、导热系数高、热膨胀系数小、耐磨性能好,除作磨料用外,还有很多其他用途,因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的性能被机车、航空领域得到认可。在日本丰田汽车的刹车盘上SiC粒子强化金属合金复合材料已得到了应用。但是,目前的研究中Al-基合金与SiC在高温下将发生界面反应,而一般情况下发生界面反应对材料的机械性能起到负作用,界面反应的种类越多,对机械性能的负面影响越大,违背添加刚性粒子提高金属合金机械性能的初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通过低压加压法(Low pressureinfiltration:LPI)制备SiC陶瓷纤维/粒子强化Al-基合金复合材料,铸造时间短,通过抑制SiC/Al之间的界面反应,使合金表面形成薄膜,阻止裂纹的扩散,提高了强化材料和基材的结合力使之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耐磨性得到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SiC陶瓷纤维/粒子强化Al-基合金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如下:
(1)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加入粘合剂,待粘合剂完全溶解后添加纯Al粒子、SiC粒子和SiC纤维,使液体与SiC纤维/粒子均匀附着;
(2)将步骤(1)所得试料放入试管内,同时压缩试管两端,制成高度为1~2cm圆柱体,将圆柱体放置在773K电炉内加热,使粘合剂全分解后取出,得到SiC陶瓷胚体;
(3)将陶瓷珠粒,SiC陶瓷胚体和Al-基合金从下往上依次排列放置在开口直径0.5~0.8mm的实验管中,通过高周波加热器加热至Al-基合金完全熔化,从试管上方加入Ar气0.2~0.4MPa到液体合金表面,使液体合金渗透到SiC陶瓷胚体中;当液体合金从试管尖口中缓慢流出后停止加压,冷却得到Al-基合金复合材料。
优选的,纯Al粒子直径为18μm,SiC粒子直径为20-50μm,SiC纤维为剪切长度在0.5mm,直径20μm的纤维。在该尺寸范围下,颗粒之间分布更均匀,颗粒间缝隙不大,试样的耐磨性最佳。
优选的,步骤(2)具体为:将步骤(1)所得试料放入直径为15mm的试管内,两端同时压缩成高为1cm圆柱体。在温度773K的电炉内加热1小时,使PEG完全分解后取出,得到SiC陶瓷胚体。
优选的,步骤(3)具体为:将直径为1mm的陶瓷珠粒、SiC陶瓷的胚体和Al-基合金从下往上依次排列放置在开口直径0.5~0.8mm的实验管中,通过高周波加热器加热至1173K使Al-基合金完全熔化,从试管上方加入0.2MPaAr气到液体合金表面15s后停止加压,冷却得到Al-基合金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80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个靶向镉离子的金属结合肽Z4及其应用
- 下一篇:钻井用脉冲压力发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