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复合益生菌食品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1290.4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4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宋益善;陈建康;葛俊苗;吴炘;冯倩倩;徐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135 | 分类号: | A23L33/135;A23L33/18;A23L2/39;A23L2/5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吴瑾瑜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益生菌 胶原蛋白活性肽 复合益生菌 胶原蛋白肽 功能性食品 人体免疫力 生物功能性 肠道健康 固体饮料 胶原蛋白 存活率 草鱼皮 外源性 肠道 菌粉 酶解 增殖 | ||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食品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益生菌食品,包括益生菌和胶原蛋白活性肽。还公开了一种复合益生菌固体饮料,组分包括:胶原蛋白活性肽的1%~1.5%,益生菌菌粉5%~15%;胶原蛋白活性肽为草鱼皮经过酶解的、且分子量小于1000Da的组分、小于500Da、或者500~1000Da的胶原蛋白部分。这种食品能够同时呈现胶原蛋白肽和益生菌双重生物功能性,胶原蛋白肽和益生菌之间有相互作用,胶原蛋白肽可以促进益生菌的增殖,提高外源性益生菌在肠道内的定值率和存活率,有利于促进肠道健康,提高人体免疫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食品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益生菌功能性食品,可以同时呈现胶原蛋白肽和益生菌的双重生物功能性。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对食物的品质、功能等需求和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效,可以预防和辅助治疗某些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可以通过在食品中添加功能性成分获得。
益生菌是一类无毒性、无致病性的、达到一定数量时能够对宿主健康提供有益作用的活体微生物,可以通过改善宿主肠道菌群的平衡而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作用。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益生菌具有抑制病原菌、改善肠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降低胆固醇及心血管疾病风险、抗肿瘤、抗过敏、缓解乳糖不耐症等多种生理功效。目前,益生菌已经广泛用到食品的生产开发当中,形成了相当成熟的市场。2016年,全球益生菌功能性食品市场年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并且其销售额和应用范围还在逐年扩大。同时,我国对益生菌功能性食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市场发展迅速。据专业机构分析,未来国内的益生菌功能性食品市场份额能达到500亿元以上。
衡量益生菌应用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可以大量的生长。不过,益生菌增殖一般需要多种外源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必需的有碳源和氮源。碳源是作为微生物最终产物的骨架结构来源,也是菌体自身组成成分及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氮源是指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氮素营养物质,它是微生物发酵中使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构成微生物细胞和含氮的代谢产物。
常用的碳源有糖类、油脂、有机酸及有机酸酯和小分子醇。目前,碳源特别是糖类对益生菌的增值作用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基于此,大量的益生菌/糖类复合型功能性固体饮料也得以研发,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大量相关成熟产品。
对于天然氮源对益生均增殖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主要有一些大豆蛋白和乳蛋白酶解物等植物活性肽相关的报道,市场上没有相关产品。作为天然氮源的一种,活性肽具有调节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平衡;为免疫系统制造对抗细菌和感染的抗体,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在体内制造酵素,有助于将食物转化为能量;修复细胞,改善细胞代谢,防止细胞变性,能起到防癌的作用;促进蛋白质、酶、酵素的合成与调控;沟通细胞间、器官间信息的重要化学信使;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调节内分泌与神经系统;改善消化系统、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改善糖尿病、风湿、类风湿等疾病;抗病毒感染、抗衰老,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促进造血功能,治疗贫血,防止血小板聚集,能提高血红细胞的载氧能力;接对抗DNA病毒,对病毒细菌有靶向性等作用。其中,胶原蛋白肽是活性肽的一种,与人体有极好的相容性,补充胶原蛋白能使皮肤年轻、健康,故胶原蛋白有纯天然保湿、美白、防皱、祛斑、除痘、除黑眼圈、眼袋等作用。目前,胶原蛋白肽相关产品也具有很大的市场。
而目前还没有胶原蛋白肽与益生菌的复合,如果肽和益生菌之间有相互作用,则可以更好的发挥两者的功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含有胶原蛋白活性肽的新型益生菌固体饮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能促进益生菌增殖的胶原蛋白活性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12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