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面八电极介电电泳旋转芯片及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8537.7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6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徐法旺;陈璐;王永存;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40 | 分类号: | G01N1/40;C12M1/4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胡永宏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芯片 场强 介电电泳 正八边形结构 电极层材料 电旋转芯片 过渡层材料 轴对称图形 凹四边形 导电金属 电极分布 基底材料 电场 电极层 电极腔 方位角 分布图 过渡层 金属铬 四电极 封装 检测 制作 基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八电极介电电泳旋转芯片,包括芯片,所述芯片的平面内封装八个电极,且八个电极分布在间隔相同的八个方位角,构成一个正八边形结构,中间围成一个电极腔;所述每个电极自下而上包括基层、过渡层以及电极层。所述每个电极由凹四边形和长方形构成轴对称图形,所述电极的基底材料为非金属硅;电极的过渡层材料为金属铬,厚度为50纳米;电极的电极层材料为导电金属金,厚度为150纳米。本发明对微粒的旋转和检测更加准确,精度更高,可操作性更强。通过对照平面四电极与八电极电旋转芯片场强分布图,实现了电场的旋转,产生的场强更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芯片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平面八电极介电电泳旋转芯片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介电电泳技术是根据微粒(细胞、病毒、大分子或其它颗粒)在介质中被电场极化的原理,实现对样品中某种特定成分的分离和富集。介电电泳力是主动操控力,属于无接触式操作,能够自由的开启和关闭,可以用来操控各种尺寸范围的微粒。在MEMS芯片中,采用较小的交流电压即可产生较大的电场梯度,减少常规电场库仑力方法中的焦耳热现象。因其对待检测的微粒破坏性低,使用更加灵活,所施加交流信号的频率和相位更加容易控制,从而被广泛应用到生物细胞的检测和分离中。由此可见,介电电泳技术的优点是过程简单,便于操作,速度快,易于实现微型化和自动化,因而具有巨大的潜力。
基于介电电泳技术的旋转芯片是指由若干电极构成,在每个电极上依次施加相位角不同的交流信号,电极腔内会形成旋转的非均匀电场。微粒在电场之中由于极化效应被极化,在旋转电场作用下发生旋转,从而实现操控微粒的目的。从国内外现状来看,介电电泳旋转芯片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平面四电极芯片平台。电极形状的设计也特别多,比如方形、双曲线型、三角形、圆形。无论电极形状如何变化,各电极所加交流电压相位总是依次相差90度。在对旋转精度要求不高的实验中应用比较广泛,但对于旋转操作要求更高的实验具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平面八电极介电电泳旋转芯片及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平面八电极介电电泳旋转芯片,包括芯片,所述芯片的平面内封装八个电极,且八个电极分布在间隔相同的八个方位角,构成一个正八边形结构,中间围成一个电极腔;所述每个电极自下而上包括基层、过渡层以及电极层。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腔的两个相对电极的间距为60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电极由凹四边形和长方形构成轴对称图形,凹四边形的底长20微米,侧面的宽为20微米,底侧的厚度为4微米,凹四边形凹陷的内边长为16微米,侧边的厚度为3微米,长方形的长为50微米,宽为4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的基底材料为非金属硅,电极的过渡层材料为金属铬,厚度为50纳米,电极的电极层材料为导电金属金,厚度为150纳米。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电极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施加的交流电压信号相位差为45度。
一种平面八电极介电电泳旋转芯片的制作方法:所述芯片加工流程包括晶片准备、电极制作、微流沟道制作与键合。所述电极制作首先在芯片的底部和芯片的顶部热蒸镀Cr/Au层,厚度分别为50纳米/150纳米,然后进行紫外光刻,紫外光刻包括匀胶、软烘、曝光、显影和硬烘,将两个掩模版上的电极图形转移到玻璃芯片上,显影后的光刻胶覆盖电极部分,作为湿法腐蚀的保护层,所用光刻胶I1000;再用干法刻蚀去除电极以外没有光刻胶保护的金属层,留下玻璃芯片的电极部分。将掩模版微流沟道图形转移到玻璃芯片的底部,将光刻胶显影去除作为沟道。最后,将玻璃芯片的底部和玻璃芯片的顶部通过两层SU8热键合实现两片芯片的结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85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核试样自动分离装置
- 下一篇: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样本浓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