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菌防霉智能调温型聚氨酯软质泡沫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2627.5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7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方凯育;邹如珍;林顺寅;许明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越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48 | 分类号: | C08G18/48;C08G18/61;C08G18/76;C08G18/32;C08K9/02;C08K9/04;C08K9/06;C08K9/10;C08K7/26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11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防霉 智能 调温 聚氨酯 泡沫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抗菌防霉智能调温型聚氨酯软质泡沫的制备方法,将埃洛石纳米管活化,然后将有机相变材料浸渍进去,再用8‑羟基喹啉把埃洛石纳米管端口包覆,再利用8‑羟基喹啉和铜离子的络合反应得到端口包覆8‑羟基喹啉铜的塑料调温材料,然后将塑料调温材料的表面修饰氨基;同时,本发明将白云母膨胀处理和磷酸三钠溶液处理,其次将处理过的云母粉与AgNO3溶液发生离子交换和吸附作用,再通过稀释剂和偶联剂改性处理得到塑料抗菌剂;最后将修饰后的塑料调温材料和偶联改性后的塑料抗菌剂添加入聚氨酯泡沫的聚合反应,从而制备得抗菌防霉智能调温型聚氨酯软质泡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软质泡沫制备领域,尤其是抗菌防霉智能调温型聚氨酯软质泡沫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泡沫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材料,具有多孔性、相对密度小、比强度高等特点,具有广泛的用途。从全球范围看,块状软质聚氨酯泡沫主要用于家具、垫材、复合面料、服装鞋帽与箱包衬里材料等。硬质聚氨酯泡沫主要用于建筑业、制冷设备如冰箱、冰柜、冷藏运输车、管道、大型储罐等,在家具行业、装饰行业、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我国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年产量估计为26万吨,硬泡年产量约为16万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聚氨酯工业已取得了大规模的发展。
目前对聚氨酯泡沫的改性,主要限于提高其物理力学性能上。例如,通过适当的分散技术,将刚性粒子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纳米碳酸钙分散在聚氨酯原液体系中,聚合成型得到增强型聚氨酯泡沫。此外,也有报道采用相变材料微胶囊改性聚氨酯泡沫,制备具有储热功能的聚氨酯泡沫。
然而,实际应用过程中,急需制备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聚氨酯泡沫,满足聚氨酯泡沫行业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性、防霉性的抗菌防霉智能调温型聚氨酯软质泡沫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抗菌防霉智能调温型聚氨酯软质泡沫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埃洛石纳米管在温度为25~80℃,质量分数为5~20%的稀盐酸中浸渍30~60min,然后将其取出并依次过滤、洗涤、烘干处理,得到活化埃洛石纳米管;
(2)按照有机相变材料与有机溶剂重量比为1:3,将有机低温相变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相变材料溶液;再按照活化埃洛石纳米管与相变材料溶液的重量比为1:2,将步骤(1)得到的活化埃洛石纳米管加入该相变材料溶液中,真空浸渍1~3h,干燥后,进行第二次重复真空浸渍和干燥,得到管腔负载相变材料的埃洛石纳米管;
(3)按照8-羟基喹啉与溶剂重量比为1:3,将8-羟基喹啉溶解于溶剂中,得到8-羟基喹啉溶液;再按照管腔负载相变材料埃洛石纳米管与8-羟基喹啉溶液重量比1:2,将步骤(2)得到的管腔负载相变材料埃洛石纳米管加入8-羟基喹啉溶液中,真空浸渍20~60min,干燥后,进行第二次重复真空浸渍和干燥,得到端口包覆8-羟基喹啉且管腔负载相变材料的埃洛石纳米管固体粉体a;
(4)将步骤(3)得到的固体粉体a加入浓度为0.1~0.8mol/L二价铜离子化合物溶液中,固体粉体a与二价铜离子化合物溶液的重量比为1:5,激烈搅拌,络合反应20~200s,依次过滤、洗涤、烘干,得到塑料调温材料;
(5)将稀释剂和氨基硅烷按重量比3:1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再将步骤(4)得到塑料调温材料与上述得到的混合溶液按重量比1:0.1~1:0.5混合,然后在高速搅拌机中搅拌20~40min,得到塑料调温添加剂;
(6)将步骤(5)得到的塑料调温添加剂加入装有黄油PPG的反应釜中,用高速搅拌机搅拌20~70min,得到含有塑料调温添加剂的黄油PPG混合物b,其中各投料的重量份数比为:
塑料调温添加剂 10~21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越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越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26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测距设备镜头防污染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跌落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