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Si通孔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9901.7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4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81B7/00 | 分类号: | B81B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3 | 代理人: | 徐丰,张巨箭 |
地址: | 610029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MEMS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Si通孔结构。
背景技术
MEMS制造工艺(Microfabrication Process)是下至纳米尺度,上至毫米尺度微结构加工工艺的通称。广义上的MEMS制造工艺,方式十分丰富,几乎涉及了各种现代加工技术。起源于半导体和微电子工艺,以光刻、外延、薄膜淀积、氧化、扩散、注入、溅射、蒸镀、刻蚀、划片和封装等为基本工艺步骤来制造复杂三维形体的微加工技术。
当前随着芯片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传统的Si工艺由于工艺限制,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芯片需求。射频MEMS技术(RF MEMS)是利用MEMS技术加工RF器件,已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在RF MEMS技术中,深Si通孔金属化工艺利用率较为频繁,可用于正面芯片接地,芯片上下结构导通等。
传统的深Si通孔金属化工艺,一般采用电镀Cu或Cu芯焊球填充实现,但实际效果均不理想。采用电镀Cu工艺时,存在以下难题:1)工艺较为复杂:由于电镀液较难进入深Si通孔,使得在优化电镀电场的同时加入抑制剂和加速剂,确保金属Cu自底向上生长,工艺流程多,较为复杂;2)工艺开发周期长:由于电镀Cu工艺较为复杂,当蚀刻图形尺寸或深度发生变化时,通孔金属化工艺需优化电场等细节,工艺开发周期较长;3)通孔深度较大,尺寸较小时易造成起镀层太薄或缺失。采用Cu芯焊球时,熔融焊料需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完成,容易对芯片造成损伤,同时焊料导电性较低,影响RF MEMS电学性能。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纳米银以其出色的电学特性已广泛应用于芯片制作中。材料科学研究表明当材料达到纳米量级时,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和表面能,烧结温度远低于块体材料,固化后形成的材料具有与块体相似的物理和电学性能。因金属银具有良好的热导率、导电性和抗腐蚀性,使得纳米银浆一致是人们研究较热的材料。纳米银浆的主要特点是低温烧结,可高温服役,利于应用与芯片制造。但与金属Cu类似,金属Ag在表面易形成氧化物,对需要导电性良好的射频器件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深Si通孔结构,替代传统金属Cu填充工艺,并在表面通过电镀厚金属,使其与含O2环境隔离,从而实现金属化良好的深Si通孔。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深Si通孔结构,包括带有通孔的Si衬底、位于所述通孔中的第一金属粘附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粘附层中间的金属Ag、以及将金属Ag封闭于所述通孔内部的位于Si衬底上下表面的第一厚金属。
进一步地,所述的Si衬底包括高阻Si衬底、低阻Si衬底、SOI衬底、SiGe衬底。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孔深度为100~1000um,通孔的宽度大于等于5um。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金属粘附层在所述通孔中分布不均匀,沿通孔中部方向厚度逐渐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金属粘附层由厚变薄的厚度为1um~0.1um,第一金属粘附层上下两端至少覆盖所述通孔的深度50um。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金属粘附层还包括延伸至所述通孔以外的位于Si衬底上下表面的部分;同时所述的深Si通孔结构还包括位于Si衬底上下表面的第二金属粘附层、以及位于上下第二金属粘附层表面的第二厚金属。
进一步地,所述的金属Ag为纳米银浆烧结固化后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金属Ag与所述的Si衬底的高度差小于等于50um。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厚金属的厚度大于等于1um,延伸出通孔至少2um。
进一步地,所述的厚金属为图形化厚金属或者表面全覆盖厚金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金属Ag替代传统金属Cu填充工艺,并在表面通过电镀厚金属,使其与含O2环境隔离,从而实现金属化良好的深Si通孔。其中,金属Ag优选为采用纳米银浆固化技术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Si衬底,2-第一金属粘附层,3-金属Ag,4-第一厚金属,5-第二金属粘附层,6-第二厚金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99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