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型机械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7271.8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3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勇;陈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9/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彭雄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型 机械 分子 弹簧 缓冲 装置 | ||
1.一种轻型机械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主活塞(2)、碟簧(3)、从活塞(4)、端盖(7)、连通管 (11),所述端盖(7)固定安装在缸体(1)上,而所述从活塞(4)设置于端盖(7)与缸体(1)之间形成的腔体内,其中,所述端盖(7)靠近缸体(1)的端面上设有盲孔三(701),所述从活塞(4)与盲孔三(701)密封滑动配合,所述从活塞(4)底部与盲孔三(701)所围成的腔体为从活塞腔(9);所述缸体(1)远离端盖(7)的端面上设有盲孔一(101),所述主活塞(2)与盲孔一(101)密封滑动配合,所述主活塞(2)底部与盲孔一(101)所围成的腔体为主活塞腔(12),所述盲孔一(101)底部上开设有贯通缸体(1)的通孔一(102);所述缸体(1)靠近端盖(7)的端面上设有盲孔二(103),所述碟簧(3)设置于盲孔二(103)内,且所述碟簧(3)由从活塞(4)压紧;所述从活塞(4)远离端盖(7)的端面上设有盲孔四(401),所述盲孔四(401)的底部设有贯通从活塞(4)的通孔二(402),所述连通管 (11)连接通孔一(102)、通孔二(402),进而连通主活塞腔(12)和从活塞腔(9),所述主活塞腔(12)、从活塞腔(9)、连通管 (11)内填充有液体,所述液体为水;
通过端盖(7)上端面对从活塞(4)阶梯下端面的挤压,从而对碟簧(3)压缩,进而得到轻型机械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中碟簧(3)的预紧力;使用过程中负载压缩主活塞(2)对水施加压力,当水压无法克服施加在从活塞(4)上的预紧力时,从活塞(4)保持静止,轻型机械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呈现出高刚度,此阶段成为承载段;当水压克服施加在从活塞(4)上的预紧力后,从活塞(4)开始向上滑动,轻型机械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的刚度急剧降低,呈现出低刚度,此阶段成为工作段;水压继续增加,水压迫使从活塞(4)继续滑动直至从活塞(4)的阶梯上端面与缸体(1)接触,此后轻型机械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的刚度呈现出高刚度,此阶段称为限位段;轻型机械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的总体刚度特性呈现出极高承载刚度、极低动态刚度和极高限位刚度的特性,轻型机械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同时具备极低固有频率和小静变形的理想性能;
轻型机械分子弹簧工作段的刚度通过调节结构参数进行调节,工作段刚度随着主活塞
(2)和从活塞(4)面积之比的降低而降低,随着碟簧(3)的刚度的降低而降低;
所述连通管 (11)为高压软管,通过高压软管连通主活塞腔和从活塞腔降低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轻型机械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7)远离缸体(1)的端面上设有贯通端盖(7)的通孔三,所述通孔三上安装有堵头(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轻型机械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沉头孔一,所述端盖(7)上设置有与沉头孔一相对应的沉头孔二,通过螺栓组件将沉头孔一、沉头孔二固定连接,进而将缸体(1)、端盖(7)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轻型机械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头孔一沿缸体(1)周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轻型机械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头孔一的个数为6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轻型机械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一(102)、通孔二(402)、通孔三均为螺纹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727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