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坐站两用助力车操作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90681.X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6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孙秋艳;裴未迟;刘伟民;刘立伟;刘乃江;姬新元;李剑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M1/14 | 分类号: | B62M1/14;B62L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21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助力车 操作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坐站两用助力车操作机构,具体地说是安装在一种坐站两用助力车前面的操作机构,属于助力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6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3亿,2.3亿的人里有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一步增多。腿部有残疾或者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其出行往往依赖助力车。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坐站两用的助力车,对于腿脚不方便的人员,通过手部的操作,就可以达到外出的目的,甚至可以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本发明是坐站两用助力车上使用的操作机构,安装在助力车机架前面,是助力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操作机构既可以单手操作,也可以双手同时操作,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使用方便,成本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坐站两用助力车上使用的操作机构,安装在助力车机架前面,腿脚不方便的人员,通过手部的操作,就可以达到外出目的,甚至可以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使用方便,成本低。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坐站两用助力车上使用的操作机构,包含左手柄、左摇臂、弹簧垫圈、锁紧螺母、键、密封圈、螺钉、轴承端盖、车体、扶手、刹车装置、防尘罩、右摇臂、右手柄、转动轴、链轮、轴承和棘轮机构,转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车体上,左摇臂通过键连接在转动轴左端,左手柄连接左摇臂,右摇臂通过键连接在转动轴右端,右手柄连接右摇臂;链轮安装在转动轴上,防尘罩罩在链轮外面,转动轴通过安装在上面的链轮将左手柄或右手柄的扭矩传递到车轮上;所说的转动轴为一阶梯轴,中部通过轴承固定在车体上,转动轴左端和右端具有螺纹,锁紧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在转动轴上,轴承为深沟球轴承,轴承内圈通过过盈联接和转动轴连接在一起,轴承外圈通过过渡配合连接在车体上,轴承端盖通过螺钉连接在车体上,轴承端盖和车体之间设有调整垫片,轴承端盖和转动轴之间设有密封圈;车体上装有扶手和刹车装置,扶手在车体上方,并焊接在车体上;所说的刹车装置由制动手柄、制动支架和制动杆组成,制动手柄安装在制动支架上,制动支架焊接在车体上;所说的棘轮机构由棘轮、止回爪、弹簧片、连接板组成,棘轮通过螺钉固定在车体上,连接板安装在转动轴上,连接板上装有弹簧片和止回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种坐站两用助力车上使用的操作机构,是助力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腿脚不方便的人员,通过手部的操作,就可以达到外出的目的,甚至可以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此操作机构既可以单手操作,也可以双手同时操作,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使用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A向视图。
图5是局部放大图B。
图中:1.左手柄,2.左摇臂,3.弹簧垫圈,4.锁紧螺母,5.键,6.密封圈,7.螺钉,8.轴承端盖,9.车体,10.扶手,11.制动手柄,12.制动支架,13.防尘罩,14.右摇臂,15.右手柄,16.转动轴,17.链轮,18.轴承,19.弹簧片,20.止回爪,21.棘轮,22.连接板,23.制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坐站两用助力车上使用的操作机构,包含左手柄1、左摇臂2、弹簧垫圈3、锁紧螺母4、键5、密封圈6、螺钉7、轴承端盖8、车体9、扶手10、刹车装置、防尘罩13、右摇臂14、右手柄15、转动轴16、链轮17、轴承18和棘轮机构,转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车体上,左摇臂通过键连接在转动轴左端,左手柄连接左摇臂,右摇臂通过键连接在转动轴右端,右手柄连接右摇臂;链轮安装在转动轴上,防尘罩罩在链轮外面,转动轴通过安装在上面的链轮将左手柄或右手柄的扭矩传递到车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06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