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设备的天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5511.4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8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绪;王力;李秋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高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0;H01Q1/24;H01Q1/2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袁兴隆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装置 镂空区域 智能设备 金属层 寄生 开口 微型化 材料单元 寄生单元 天线制造 天线阻抗 外侧位置 性能要求 移动终端 制造成本 智能终端 终端装置 耦合效应 衬底层 高增益 叠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设备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由衬底层、金属层以及寄生材料共同构成,通过在金属层上设置若干尺寸的开口镂空区域并结合在镂空区域的外侧位置设置寄生材料单元,通过寄生单元与开口镂空区域的叠加耦合效应实现天线装置的微型化以及高增益的有益效果。该智能终端的天线制造方法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制成的终端装置天线阻抗低、增益高,可有效满足现有移动终端的不同性能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设备终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智能设备的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的快速发展,在无线通讯产品中,天线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尤其在轻、薄、短、小的趋势潮流下,天线的高度将影响一个产品的价值,而当前此类无线通讯产品中又大多以平板天线或是外露式单极天线为主要设计类型。一般的普通手机平板天线的高度大约需7-10 mm,如台湾专利公告号第490,884号“双频倒F形平板天线及其辐射金属片”,其揭示一种具辐射金属片与系统接地面,并使用作为手机天线的例子,使得手机整体高度明显地超过10 mm。我们将上述天线技术应用在薄型手机时(手机厚度10 mm左右或更小),将会面临天线的高度过高的问题,而无法真正满足手机薄型化的要求。
业界为解决此一问题,多改采用单极天线或者环形天线的设计天线,由于突出接地面的外露式单极天线受到接地面影响较小,故可将厚度压低以达成薄型手机天线的应用。然而无论是平板天线或是单极天线,碍于应用于手机内部的设计空间有限,在对应频带通常都仅能恰好包含到应用频带,但当使用环境一改变,例如使用者手握或是靠近头部,基于高介电系数环境影响频率偏移,将造成手机的辐射效率大幅度下降,使得通信效率大大降低,智能设备使用者的体验极差。
为改善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创新的智能设备天线装置,不仅可将实现了天线本体的薄平化,制作简易,降低成本;而且可获得较好的宽频和增益特性,可抵抗频率偏移导致辐射效率大幅下滑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结构的智能设备天线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有较低的制作成本,实现了较好的天线传输特性以及薄平化的外在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设备的天线装置,包括:衬底层、金属层以及寄生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底层上面设置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上面设置寄生材料,金属层位于天线衬底层和寄生层之间;
所述金属层上设置至少四个开口镂空区域,所述寄生材料位列在相邻的开口之间,寄生材料单元的数量至少为三个,相邻寄生材料单元之间的距离相等,寄生材料的尺寸相同,寄生材料单元内侧区域的开口镂空区域面积相同,寄生材料单元外侧区域的开口镂空区域面积可以不等;
所述智能设备的天线装置还具有馈电单元,所述馈电单元设置在其中一寄生材料单元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寄生材料单元的长度要不小于开口镂空区域的长度,寄生材料单元的宽度不大于量相邻两侧开口镂空区域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开口镂空区域分布在金属层上被寄生材料单元划分在不同区域内,在寄生材料单元划分形成的区域内,开口镂空区域不仅限于数量为1,不同区域内,开口镂空区域可以是一个开口,也可以是多个开口。
优选的,在寄生材料单元划分形成的外侧区域,所述开口镂空区域的数量为多个时,至少有两个开口镂空区域大小尺寸相同。
优选的,所述寄生层将金属层划分成若干块规则的形状,例如矩形、正方形等。
优选的,所述开口镂空区域的上下边缘离金属层的上下边缘距离不等。
优选的,所述开口镂空区域的上下边缘离金属层的上下边缘距离不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高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高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55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