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香红茶速溶片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5443.1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5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欣然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2 | 分类号: | A23F3/32;A23F3/06;A23F3/08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速溶片 红茶 提香 不饱和脂肪酸 醛类化合物 保健功效 感官品质 酶促反应 抑菌作用 红茶菌 保质期 发酵 加工 |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提香红茶速溶片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红茶菌发酵使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经过酶促反应,形成了醇、醛类化合物,增强保健功效,对风味及感官品质也有很大改善,同时具有抑菌作用,有利于增强稳定性,延长保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提香红茶速溶片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速溶茶粉是以红茶水浸出物为主要对象的加工产品,红茶粉作为当前饮料、食品、酿酒等行业热门添加原料,红茶粉加工日益盛行。但是红茶速溶茶粉在浸提、分离、浓缩、干燥过程中,有大量的原有风味物质成分损失,影响其品质和口感。在速溶茶制造过程中,香气成分的损失无法避免,特别是在提取、浓缩与干燥三道工序最为明显,而这其中又以浓缩时的损失最多。红茶粉在高温下,其中的多酚化合物容易氧化和潮解,香气成分大量丢失。因此,红茶粉产品香气添加混配及香型处理,成为茶粉加工的关键工艺。
红茶香气组分成分复杂,种类较多,且为挥发性化学成分,对其研究首先需要萃取红茶获得主要的红茶香气组成,其次需要确定代表红茶香气的特征香气组分物质。王林在《茶叶浸出物风味调制及压片制备研究》中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祁门红茶和红茶粉中主要的香气成份,利用GC-MS分离及辨认香气组分。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设置的各种参数会影响香气组分提取与分离,进而影响香气组分的分析。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寻求固相微萃取参数对萃取物优化组合;利用GC-MS对红茶和红茶粉固相微萃取成分进行分离检测,并进行茶粉与红茶的香气成分分析对比,鉴别茶粉加工过程中所损失的主要香气组分;选用市售不同香型红茶香精进行茶粉添加与混配,经上述同样SPME-GC-MS方法分析混配茶粉香气变化;利用红茶样品香气组分组合的主成分分析后,再将混配茶粉香气组分及香型进行聚类分析和感官鉴别,以评价香型选择及混配效果;利用乳糖、淀粉和硬脂酸镁为添加剂进行香型混配茶粉压片造粒处理,得到固型红茶粉颗粒。为红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减少红茶香气成分丢失,增强红茶稳定性,提升口感,促进红茶进一步开发,提供一种提香红茶速溶片的加工方法。
一种提香红茶速溶片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步骤组成:
1)、将鲜茶叶于-8-0℃冷冻凋萎至含水量至58-62%,于20-24℃、相对湿度为85-90%的条件进行揉捻,使其细胞破损率达到90-98%,成条率达到90-95%,摊晾均匀;
2)、将步骤1所得物堆放至12-15厘米厚,于24-26℃、相对湿度为93-96%进行发酵30-60分钟,以0.9-1.0L/min的通氧流量继续发酵60-90分钟,取出后于110-120℃通风快速干燥10-15分钟,再于80-85℃二次干燥30-35分钟,得红茶;
3)、将水煮沸后,加入5-6%步骤2所得红茶,浸提15-20分钟,加入25-30%白糖,冷却后加入7-8%红茶菌膜,于30-32℃发酵8-10天;
4)、将步骤3所得物高压过滤,将滤液于55-60℃浓缩至固体物浓度为30-35%,再加入0.02-0.023%橙皮精油、0.01-0.012%柠檬酸、5-6%乳糖、0.6-0.65%硬脂酸镁、10-13%淀粉,充分混合均匀,高压灭菌;
5)、将步骤4所得物喷洒5-6%体积分数为92-95%乙醇溶液,进行压片,厚度为5-8毫米,于30-35℃干燥至水分含量为5-6%,分装干燥保存。
本发明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欣然食品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市欣然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54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速溶茶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槐米颗粒茶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