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抗训练机械桩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3149.7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6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小燕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A63B69/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四川省绵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身 对称设置 对抗训练 练习 分阶 桩脚 对抗 打击 | ||
一种对抗训练机械桩,包括机械桩,所述的机械桩包括有桩身、对称设置于所述桩身顶部两侧的桩手、对称设置于所述桩身底部两侧的桩脚,所述机械桩设置有不少于一个,所述机械桩包括有第一机械桩、第二机械桩、第三机械桩、第四机械桩、第五机械桩、第六机械桩,本发明增强了训练桩的真实对抗感,更为适合练习,能全面练习每一个部位的打击,分为不同的机械桩,分阶练习,在使用时能达到一个循序渐进的效果,更加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训练桩,尤其涉及一种对抗训练机械桩。
背景技术
训练桩作为传统武术训练的武术器材,能为练武者提供练习的功能,传统的训练桩使用木桩,并在木桩上添加数量不一的支臂,使用时,通过击打支臂从而加强手法、脚法的练习,加强人的手脚协调、动作熟练等,但传统的训练桩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模拟对抗时灵活性较差,难以达到真人对抗的效果,因此会有练习时枯燥,练习时间长后容易怠慢,动作迟缓,不够主动,并且击打时疼痛感也非常强烈,无法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抗训练机械桩,其更为适合练习,能全面练习每一个部位的打击,分为不同的机械桩,分阶练习,在使用时能达到一个循序渐进的效果,更加实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对抗训练机械桩,包括机械桩,所述的机械桩包括有桩身、对称设置于所述桩身顶部两侧的桩手、对称设置于所述桩身底部两侧的桩脚,所述机械桩设置有不少于一个,所述机械桩包括有第一机械桩、第二机械桩、第三机械桩、第四机械桩、第五机械桩、第六机械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机械桩包括有第一桩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桩身顶部两侧的第一桩手、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桩身底部两侧的第一桩脚、设置于第一桩身内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桩脚包括第一左桩脚与第一右桩脚,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左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右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桩手包括第一左桩手与第二右桩手,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一左桩手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一右桩手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桩手与所述第一桩身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定向轮与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定向轮的一侧面设置有起伏台阶,所述第一桩手通过弹键穿过所述第一定向轮与所述第一转动轮连接,所述第一桩手的肘部为球关节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机械桩包括有第二桩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桩身底部两侧的第二桩脚、设置于第二桩身内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桩脚包括第二左桩脚与第二右桩脚,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五连杆与所述第二左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六连杆与所述第二右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桩脚与所述第二桩身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定向轮与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二定向轮的一侧面设置有起伏台阶,所述第二桩手通过弹键穿过所述第二定向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轮连接,所述第二桩脚的膝关节为球关节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机械桩包括有第三桩身,所述第三桩身的上部内侧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双半球关节,所述双半球关节的一端上侧面与下侧面均设置有与空腔内壁相抵接的弹簧,所述双半球关节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三桩手。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机械桩包括有第四桩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桩身顶部两侧的第四桩手、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桩身底部两侧的第四桩脚、设置于第四桩身内部的第四电机,所述第四桩脚包括第四左桩脚与第四右桩脚,所述第四电机通过第七连杆与所述第四左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四电机通过第八连杆与所述第四右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四桩手包括第四左桩手、第四右桩手、第四中桩手,所述第四左桩手通过第一齿轮齿条与所述第七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四右桩手通过第二齿轮齿条与所述第八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中桩手设置于所述第四左桩手的下方,所述第四电机通过第三齿轮齿条与所述第四中桩手传动连接,所述第四左桩手与所述第四右桩手的活动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四桩脚为L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小燕,未经黄小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31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