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轮轮箍超声探头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67770.2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1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邹强;茆勇;孙德涛;陈灵通;王翔;刘海波;万志健;姚三成;王长乐;童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24 | 分类号: | G01N29/2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永生 |
地址: | 243003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轮 轮箍 超声 探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轮轮箍超声探头,包括探头壳体和压电晶片,所述压电晶片设在探头壳体的端部,还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声束汇聚透镜,所述声束汇聚透镜可拆卸的位于压电晶片外侧设在探头壳体的端部。该车轮轮箍超声探头为可拆卸式便携聚焦超声探头,声束汇聚透镜可与踏面曲面压贴,提高踏面超声探伤能力;声束汇聚透镜可拆卸进行内外辋面探伤,不需携带多个、多种类探头;并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轮轮箍超声探头。
背景技术
超声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用车轮轮箍内部缺陷的检测。众所周知,车轮内部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可靠性,随着中国轨道交通用车轮向着高速、重载方向快速发展,主机厂等使用客户对车轮轮箍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车轮的安全性,车轮制造企业除了提升车轮钢冶炼技术水平外,车轮全尺寸超声检测成为车轮出厂保证,而其中超声探头的选型与设计是探伤必备要求。
目前,车轮检测超声探头有常规直探头、双晶聚焦探头以及相控阵探头,依据与探头接触的探测面进行划分:常规直探头用于内外辋面与轮毂探伤,双晶探头用于辐板与踏面探伤,相控阵探头利用其变焦特点基本可实现全尺寸探伤。
以上各种探头的综合利用基本满足车轮轮箍的全尺寸探伤要求,但车轮检测时需要携带多种规格探头,携带不方便。但在踏面探伤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车轮踏面为曲面,常规直探头产生的超声波声场类似于“喇叭”状,声波经车轮踏面曲面后因折射原理能力更加发散,不利于轮辋内部,特别是小缺陷的检测,加上探头不能与踏面曲面贴合,造成人工探伤差异大,影响缺陷评定。双晶探头虽然能实现超声波聚焦入射,但同样不能与踏面贴合,且焦距短、固定。相控阵探头虽然通过曲面楔块可实现贴合,但相控阵探头配件相对较贵,车轮规格众多,踏面曲面曲率差异较大,配置多规格相控阵楔块明显在经济性上有欠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轮轮箍超声探头,其适用于车轮轮箍产品踏面超声检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车轮轮箍超声探头,包括探头壳体和压电晶片,所述压电晶片设在探头壳体的端部,还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声束汇聚透镜,所述声束汇聚透镜可拆卸的位于压电晶片外侧设在探头壳体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探头壳体内部设有阻尼块,压电晶片设在阻尼块上。
所述声束汇聚透镜通过中空的卡框卡在探头壳体端部。
所述声束汇聚透镜为树脂透镜。
所述声束汇聚透镜和压电晶片之间设有保护膜。
所述声束汇聚透镜的边缘设有伸出的定位部,卡框套在探头壳体端部上,卡框内部设有压在定位部上的压块。
所述探头壳体为圆筒结构,探头壳体端部设有卡槽,保护膜设在卡槽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车轮轮箍超声探头为可拆卸式便携聚焦超声探头,声束汇聚透镜可与踏面曲面压贴,提高踏面超声探伤能力;声束汇聚透镜可拆卸进行内外辋面探伤,不需携带多个、多种类探头;并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探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线、2.阻尼块、3.压电晶片、4.保护膜、5.声束汇聚透镜、6.卡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77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