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道路交通标线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3558.0 | 申请日: | 2017-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9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宋金睿;杨梓祺;孙冬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金睿 |
主分类号: | G08G1/08 | 分类号: | G08G1/08;G08G1/09;E01F9/5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交通标线 道路通行效率 单向交通 道路拥堵 发送指令 交通标线 智能道路 智能调整 智能控制 拥堵 车流 测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交通标线,利用道路交通标线的智能控制解决城市单向交通拥堵问题,本发明通过道路车流结果的逻辑测算利用控制单元对控制单元发送指令智能调整道路交通标线,在不改变道路道宽的基础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解决道路拥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交通标线,尤其是一种具有智能控制的道路交通标线。
背景技术
城市交通拥堵是我们每天面临的问题,其中一种原因是因为上下班和接送学生而造成的单向通行拥堵,如早上进城上班车辆多,造成进城车流量大,出城车流量小,进出城车道一般情况都是均分,比如双向两车道,往往出现进城2车道车辆拥挤,行驶缓慢,出城2车道车辆稀少,一股车道基本闲置,严重浪费。在下班出城时又会出现相反的现象,因此,解决车道分配与车流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解决部分因车流原因造成的分时段路堵,一种基于车流感应的智能交通标线能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最大程度的提高通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上述背景中道路拥堵现象,提供了一种智能道路交通标线,根据道路车辆通行情况,调整道路标线,实现利用现有道路资源解决道路拥堵问题,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本发明包括控制模块,感应器模块,以及道路标线模块。控制模块接收来自感应模块的数据指令,感应模块通过常规感应器感应道路路面通行车辆情况,道路标线模块接收来自控制模块的逻辑指令进行道路标线调整以适应双向道路交通流量。
所述感应器模块包括感应探头和连接线,每条车道均配置有一定数量的感应探头,感应探头通过连接线与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矩阵,编程处理器,继电器组,感应器模块的连接线与控制矩阵相连,控制矩阵将数据传至编程处理器,编程处理器根据预先设定好的逻辑算法控制继电器组,继电器组的开关直接控制道路标线模块。
所述道路标线模块与控制模块中继电器组相连,继电器组路数与道路车道数量一致,继电器组使用TELESKY,可高、低电平触发,常开最大负载为250v/10A,通过继电器组的开关控制道路标线模块,道路标线模块由数条道路标线组成,每条道路标线为白黄双色显示,道路标线采用低电压硬质LED黄白双色灯组组成。道路标线指示按照硬质LED灯颜色显示,当硬质LED灯显示为黄色时,道路标线为黄色,当硬质LED灯显示为白色时,道路标线为红色,道路通行随道路标识标线颜色改变而改变。
编程处理器设置逻辑关系为车流感应比对,当左向车流与右向车流差值在设定范围内,道路标线设置为初始状态,初始状态为黄线在中间位置,上行和下行中间的道路标识线为白色,上行两条车道中的左向导向箭头点亮,下行两条车道中右向导向箭头点亮。当左向车流与右向车流差值为正值,道路标线黄线在初始状态下移一条车道,道路进入左向高峰模式,上行三条道路标识线为白色,上行三条车道中左向导向箭头点亮,下行一条车道中右向导向箭头点亮。当左向车流与右向车流差值为负值,道路标线黄线在初始状态上移一条车道,道路进入右向高峰模式,下行三条道路标识为白色,上行一条车道中左向导向箭头点亮,下行三条车道中右向导向箭头点亮。
通过道路车流结果的逻辑测算对道路交通标线进行实时调整,合理分配道路交通资源,可以有效缓解双向车流严重失调的道路交通拥堵。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交通标线总图。
图2为非高峰时期道路标线示意图。
图3为感应左向车流高峰时道路标线控制图。
图4为感应右向车流高峰时道路标线控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感应探头5分布在双向四条车道8、车道9、车道10、车道11接收四条车道中车流数据通过连接线4输入控制模块1中的控制矩阵2中,控制模块1中的可编程处理器12对矩阵数据按照前述的逻辑关系进行计算并控制继电器组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金睿,未经宋金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35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