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金属多层介质膜的偏振选择反射式光栅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52001.5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8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关贺元;江梦江;李翰光;郎宇威;王晓丽;陈哲;余健辉;卢惠辉;朱文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5/18 | 分类号: | G02B5/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邱奕才;凌衍芬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金属 多层 介质 偏振 选择 反射 光栅 | ||
1.一种用于1550纳米中心波长的基于金属多层介质膜的偏振选择反射式光栅,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内向外依次镀制的石英基底(1)、金属层(2)、匹配层(3)和光栅刻蚀层(4),所述光栅刻蚀层(4)包括自内向外依次镀制的第一低折射率膜层(41)和第一高折射率膜层(42),所述匹配层(3)包括自内向外依次镀制的第二低折射率膜层(31)与第二高折射率膜层(32),所述光栅刻蚀层(4)的周期为1200~1300纳米,占空比为0.2~0.4,第一低折射率膜层(41)的厚度为100~160纳米,第一高折射率膜层(42)的厚度为240~310纳米,第二高折射率膜层(32)的厚度为90~150纳米;第二低折射率膜层(31)的厚度为240~300纳米,所述的金属层(2)的厚度大于50纳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多层介质膜的偏振选择反射式光栅,其特点在于,所述的第一高折射率膜层(42)与第二高折射率膜层(32)的材料为Si,TiO2,HfO2或Ta2O5,所述第一低折射率膜层(41)与第二低折射率膜层(31)的材料为SiO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多层介质膜的偏振选择反射式光栅,其特点在于,所述的金属层(2)的材料为金、银或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200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过扫频诊断设备故障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