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肌肉萎缩程度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9639.3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3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肖杨;郑海荣;王丛知;牛丽丽;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B8/08 | 分类号: | A61B8/08 |
代理公司: | 深圳青年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350 | 代理人: | 傅俏梅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肌肉 检测 骨骼肌 萎缩 伸展 长度变化 存储介质 硬度指标 牵引 检测技术领域 生物力学模型 程度检测 肌肉组织 生物力学 预先确定 预设 测量 | ||
本发明适用生物力学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肌肉萎缩程度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当接收到肌肉萎缩程度检测请求时,根据预设的牵引参数牵引待检测肌肉对应的骨骼肌,以使骨骼肌进行伸展,计算骨骼肌在伸展前后的长度变化值,并测量伸展过程中待检测肌肉的肌肉组织的杨氏模量值,根据预先确定的生物力学模型以及长度变化值和杨氏模量值,计算待检测肌肉的硬度指标,根据计算得到的硬度指标,确定待检测肌肉的萎缩程度,从而提高了肌肉萎缩程度的检测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力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肌肉萎缩程度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骨骼肌的生物力学特性十分复杂,跟组成肌肉各种成份的力学特性有关。医学研究表明,组织硬度会随着肌肉形态而发生改变。肌肉萎缩表现为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其生物力学性质对于评估其萎缩程度、指导治疗与康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诊断肌肉萎缩,对肌骨的解剖结构进行成像,只能通过获取的肌肉横截面积、肌肉厚度、羽状角和肌纤维长等肌肉的结构化参数,定性评估肌肉萎缩程度。应用肌肉的手感硬度判断静态肌张力的大小早已是临床常规检查方法之一,但是受检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皮下组织厚度的差异影响检查者的判断结果。以检测生物组织力学特性为目的的超声弹性成像是近年来兴起的超声影像学技术,但是传统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具有诸多局限性。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实现了对组织弹性真正的定量测量,这项革命式的新技术突破了传统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局限性,使得生物组织的生物力学参数的定量测量成为可能。目前,利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和诊断肌肉萎缩程度的现有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测量松弛状态下肌肉组织的弹性模量;(2)测量紧张状态(主动收缩)下肌肉组织的弹性模量;(3)测量被动拉伸状态下肌肉组织的弹性模量;(4)利用超声无创检测骨骼肌的应变、应变率、疲劳程度、收缩肌力等生物力学参数。
方法(1)通过测量得到的松弛状态下骨骼肌的杨式模量值这个单一的数据进行肌肉萎缩程度的检测,然而,肌肉萎缩和正常肌肉弹性在松弛状态下硬度差别不大,因此,该方法的检测准确性较低,方法(2)通过测量得到的松弛状态下骨骼肌的弹性模量值和主动收缩时的紧张状态下骨骼肌的弹性模量值进行肌肉萎缩程度的检测,然而,主动收缩因人而异,难以对主动收缩产生的肌力做出定量的评估,因此,该方法的检测准确性较低,方法(3)通过测量得到的不同关节角度下骨骼肌的弹性模量值,进行拉伸状态下肌肉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以定性检测肌肉萎缩程度,但不同的关节角度仍然是定性的指标参数,不能对肌力做出定量的评估,且只利用单一的弹性模量值确定肌肉的萎缩程度,因此,该方法的检测准确性较低,方法(4)通过检测骨骼肌的应变、应变率、疲劳程度、收缩肌力等力学参数,都是定性的参数,进行肌肉萎缩程度的定性检测,无法进行定量检测,因此,该方法的检测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肌肉萎缩程度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由于现有技术难以准确地对肌肉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导致肌肉萎缩程度的检测准确性不高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肌肉萎缩程度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当接收到肌肉萎缩程度检测请求时,根据预设的牵引参数牵引所述待检测肌肉对应的骨骼肌,以使所述骨骼肌进行伸展;
计算所述骨骼肌在伸展前后的长度变化值,并测量伸展过程中所述待检测肌肉的肌肉组织的杨氏模量值;
根据预先确定的生物力学模型、所述长度变化值以及所述杨氏模量值,计算所述待检测肌肉的硬度指标;
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硬度指标,确定所述待检测肌肉的萎缩程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肌肉萎缩程度的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96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物科学研究B超诊断仪
- 下一篇:医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