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声组件及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4137.1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2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吴连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2 | 分类号: | H04R9/02;H04R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声 组件 移动 终端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电声组件,包括:电路板;扬声器单体,包括内框架、驱动件及振膜,所述内框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振膜的周缘固定连接于所述内框架上,所述内框架、所述电路板及所述振膜之间形成发声腔,所述驱动件收容于所述发声腔内,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振膜振动以发声。本发明还公布了一种移动终端。电路板与内框架、振膜之间形成发声腔,电路板一方面设有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扬声器单体发生,一方面自身作为形成发声腔结构的一部分,电路板省去了围成发声腔的盖板等结构,减小了电声组件的整体厚度,且不影响电声组件发声的效果,有利于产品的轻薄化设计,优化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声组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户越来越青睐轻薄化的移动终端设计,电声组件作为移动终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声组件的厚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动圈式的电声组件将泄漏孔都设计在电声组件的底部,电声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发声腔与后音腔,发声腔的厚度、后音腔的厚度及发声腔与后音腔的连接方式都直接影响着电声组件的厚度。
现有技术中,电声组件具有独立的盒体结构以形成音腔,电声组件组装在设有驱动电路的电路板上,电路板的厚度增大了电声组件整体在厚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导致电声组件的厚度尺寸大,不利于产品的轻薄化设计,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声组件及移动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声组件的厚度尺寸大,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声组件,包括:
电路板;
扬声器单体,包括内框架、驱动件及振膜,所述内框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振膜的周缘固定连接于所述内框架上,所述内框架、所述电路板及所述振膜之间形成发声腔,所述驱动件收容于所述发声腔内,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振膜振动以发声。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声组件还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外框架、所述内框架及所述电路板之间形成后音腔,所述后音腔位于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周侧,所述内框架上设有泄漏孔,所述泄漏孔使得所述后音腔与所述发声腔连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或所述内框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振膜,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相对所述第一驱动件振动,以带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磁体,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线圈,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固定于所述内框架上,所述第二磁体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二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所述第二驱动件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振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体在所述内框架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泄漏孔错开。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漏孔包括第一泄漏孔与第二泄漏孔,所述第一泄漏孔位于所述第一磁体在所述内框架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振膜之间,所述第二泄漏孔位于所述第一磁体在所述内框架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电路板之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振膜在周缘和几何中心之间设有褶皱,所述褶皱沿所述振膜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连接至所述褶皱。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声组件还包括吸声颗粒,所述吸声颗粒填充于所述后音腔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声组件还包括筛网,所述筛网设于所述后音腔内,所述筛网固定于所述内框架上,且所述筛网覆盖所述泄漏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声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41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