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采锅炉脉冲蒸汽发生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8449.1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4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轮亭;邱丽灿;杨中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5/00 | 分类号: | F22B3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吴学颖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热采 压力变送器 脉冲 蒸汽旁路 锅炉 主路 减震器 蒸汽发生装置 第一电磁阀 电动调节阀 单向阀 电磁阀 控制箱 注汽 采油 蒸汽出口方向 并联连接 控制脉冲 脉冲发生 压力信号 依次设置 蒸汽入口 蒸汽吞吐 采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采锅炉脉冲蒸汽发生装置及方法,包括热采锅炉、控制箱、蒸汽主路和蒸汽旁路,蒸汽主路和蒸汽旁路并联连接,热采锅炉与蒸汽主路、蒸汽旁路构成的脉冲发生部分串联连接,蒸汽主路上由蒸汽入口至脉冲蒸汽出口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压力变送器、电动调节阀、第二压力变送器、第一减震器、第一单向阀,蒸汽旁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减震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控制箱采集第一压力变送器和第二压力变送器的压力信号,控制电动调节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实现脉冲蒸汽的产生,控制脉冲蒸汽的强度与频率。本发明解决蒸汽吞吐热采的波及范围不大,需要频繁反复进行注汽与采油的问题,提高注汽效率,降低采油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锅炉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热采锅炉脉冲蒸汽发生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蒸汽吞吐热采作业,由热采锅炉产生蒸汽,涉及的主要参数有蒸汽干度、压力、温度、流量等。热采锅炉的蒸汽出口与井口采油树翼阀相连接进行蒸汽注入,随着井底压力反馈作用,注汽压力逐渐上升至相对平衡稳定状态。随着注汽量增加,井底反馈压力逐步升高,注汽速率就必须降低,以保证不会超压。这一过程,是与井下瞬时吸汽率趋于饱和相关的,是蒸汽吞吐作业的正常现象。这种井压升高注汽速率减小的情况,会使井底蒸汽干度降低,从而需要增加注汽量来弥补,以到达设计要求的注入热量。多的注汽量又会使产出液含水量增加,减少了产出液的有效成分,增加了后期处理工作难度。同时,注入井下的湿蒸汽,会随着波及范围的增大,会按照湿蒸汽-饱和水-不饱和水进行变化,受油层结构影响及离子界面膜的阻碍作用,使油滴不能从孔壁上剥落,随液流流出;不能使两个或更多的油滴聚并成具有更好流动性的大油滴,进而成为液体流的一部分。蒸汽吞吐热采的波及范围不大,所以需要反复进行注汽与采油的过程,这种工艺方法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热采锅炉脉冲蒸汽发生装置及方法,解决蒸汽吞吐热采的波及范围不大,需要频繁反复进行注汽与采油的问题,提高注汽效率,降低采油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热采锅炉脉冲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热采锅炉、控制箱、蒸汽主路和蒸汽旁路,所述蒸汽主路和蒸汽旁路并联连接,所述热采锅炉与蒸汽主路、蒸汽旁路构成的脉冲发生部分串联连接,所述蒸汽主路上由蒸汽入口至脉冲蒸汽出口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压力变送器、电动调节阀、第二压力变送器、第一减震器、第一单向阀,所述蒸汽旁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减震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控制箱采集第一压力变送器和第二压力变送器的压力信号,控制电动调节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实现脉冲蒸汽的产生,控制脉冲蒸汽的强度与频率。
所述蒸汽主路的蒸汽入口与热采锅炉的锅炉蒸汽出口相连接。
所述电动调节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二压力变送器均通过导线与控制箱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热采锅炉脉冲蒸汽发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蒸汽从锅炉蒸汽出口通过蒸汽主路至脉冲蒸汽出口,控制箱采集第一压力变送器和第二压力变送器的压力信号;
步骤二,将采集到的第一压力变送器和第二压力变送器的压力信号进行比较,控制箱输出控制信号,通过电动调节阀控制电动调节阀前后的压力差,根据需要的脉冲强度,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
步骤三,通过控制箱,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启、关闭及时序,实现脉冲蒸汽的产生,控制脉冲蒸汽的频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84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