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矢量推进海空探测搭载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5102.1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3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延礼;赵楠;胡易;秦靖淳;任柳星;杨嵩;黄大年;罗松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B63G8/00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0 | 代理人: | 尹庆娟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式 混合 动力 矢量 推进 探测 搭载 平台 | ||
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矢量推进海空探测搭载平台属于移动平台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实现海洋探测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机身底部的支架,所述机身两侧对称位置设置有四个舱门;分别通过一个平行移动装置和所述四个舱门配合的四个机翼,通过平行移动装置调整机翼相对机身伸出的长度;所述机翼提供水下推力和空中升力;设置在每个平行移动装置内的转向结构,带动每个机翼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在所述机身末端的尾推结构,提供向前推进力;设置在所述机身上端后部的尾翼;以及设置在机身内部的混合动力系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为所述机翼、转向结构和尾推结构提供动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平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矢量推进海空探测搭载平台。
背景技术
现有探测平台通常只能以一种方式进行工作,即陆地,海洋,天空三种单独方式,相对机动性较低。由于一些需要探测的目标位置不能仅依靠单一运动方式到达,需要依靠多种运动方式相结合到达目标位置。因此需要多种运动方式的移动平台,公告号为CN20541705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下名称为陆空探测救援机的技术方案,此种探测平台只能对陆地、天空进行探测,无法对海洋进行探测,同时灵活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矢量推进海空探测搭载平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实现海洋探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矢量推进海空探测搭载平台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机身底部的支架,所述机身两侧对称位置设置有四个舱门;
分别通过一个平行移动装置和所述四个舱门配合的四个机翼,通过平行移动装置调整机翼相对机身伸出的长度,所述机翼提供水下推力和空中升力;
设置在每个平行移动装置内的转向结构,带动每个机翼绕自身轴线转动;
设置在所述机身末端的尾推结构,提供向前推进力;
设置在所述机身上端后部的尾翼;
以及设置在机体内部的混合动力系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为油电混合动力系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为所述机翼、转向结构和尾推结构提供动力。
所述机翼包括:
一端和所述平行移动装置连接的下层机翼,所述下层机翼和所述机身前进方向垂直;
固定在所述下层机翼另一端的连接电机;
中间位置和所述连接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上层机翼,所述上层机翼所在平面和所述下层机翼所在平面平行;
固定在所述上层机翼上端面一端的空中桨叶电机;
和所述空中桨叶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空中桨叶;
固定在所述上层机翼上端面另一端的水下桨叶电机;
以及和所述水下桨叶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水下桨叶。
所述转向结构包括:
固定在所述平行移动装置内部的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平行移动装置和机翼的下层机翼端部固定连接;
以及多个液压柱,多个所述液压柱以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为轴线圆周均布,每个所述液压柱一端的大球体和所述平行移动装置端面形成球面副,每个所述液压柱另一端的小球体和所述下层机翼端部形成球面副。
所述液压柱为三个。
所述平行移动装置为方体结构和所述机身的舱门处滑动配合,所述平行移动装置和所述机身连接处密封。
所述尾推结构包括固定在机身末端的尾推电机以及和所述尾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尾推桨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51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螺旋桨
- 下一篇:轻质无人机及集群协作系统和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