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卤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4211.1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4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唐涛;闻新;陈学成;王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51/06;C08L23/06;C08L23/16;C08K13/02;C08K3/04;C08K3/22;C08K3/34;C08K3/32;C08K5/134;C08K3/24;C08K13/04;C08K7/24;C08K7/06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0 | 代理人: | 南小平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烯烃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卤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设计与加工技术领域。解决了如何提供一种阻燃效率高、氧指数高、热稳定性好、力学性能优异、加工性能好、环境友好、燃烧时低烟低毒、无腐蚀性气体释放的无卤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的问题。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包括:79‑83重量份的聚烯烃、8‑10重量份的组合催化剂、5‑10重量份的协效剂和0.5‑1重量份的抗氧剂,其中,组合催化剂是质量比为(0.6‑1.7):1的纳米碳材料和过渡金属的混合物,协效剂为无机胶黏剂化合物。该复合材料具备优异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燃烧过程中低烟低毒,无腐蚀性气体释放,满足环保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卤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设计与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烯烃以优异的综合性能和低廉的价格,在建筑、交通、电器、日用家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由于其潜在的易燃性带来的火灾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同时,伴随人们安全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家相关指令法规的建立,含卤阻燃剂正逐步被取代,开发高效、低烟低毒的无卤环保阻燃体系并且不牺牲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当前高分子材料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已经开发且广泛使用的无卤环保阻燃剂类型主要有:金属氢氧化物、膨胀阻燃剂、纳米阻燃剂、磷系和硅系阻燃剂。其中,金属氢氧化物(主要包括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虽然具有热稳定性好和价格低廉等优点,但是在聚烯烃体系中要达到较好的阻燃效果,其添加量一般需要50wt%以上,这往往会降低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文献“含有氢氧化镁和一些协效剂的无卤阻燃聚乙烯体系的燃烧特性”(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1,81: 206–214)报导在100质量份聚乙烯中添加了150质量份的氢氧化镁,聚乙烯的氧指数从纯聚乙烯的17.5提高到25.5。文献“含环氧基的大分子增容剂对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氢氧化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Ind. Eng. Chem. Res. 2010,49: 6291–6301)报导在聚乙烯中添加55wt%的氢氧化镁,聚乙烯的拉伸强度从18.5MPa降低到9.4PMPa ,断裂伸长率从1089.1%降低到10.4%。膨胀阻燃剂具有环保、阻燃效率高、低烟低毒、无腐蚀性气体放出等特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添加量相对较大、与聚烯烃兼容性差、耐水性差以及加工过程中易发生反应等问题。文献“一种新型杂化协效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聚丙烯/膨胀阻燃剂体系中的应用”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2011,96: 1134–1140)报导在聚丙烯中添加30wt%的膨胀阻燃剂时(APP/PER=3/1),UL-94测试中级别达到V0(添加25wt%时仍然没有级别)。纳米阻燃剂具有添加量少(≤ 5wt%)、能显著降低材料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烟密度(SEA)、同时还不同程度地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等优点,然而其不足之处在于传统阻燃测试中效果不佳(如:氧指数提高幅度不明显,UL-94测试中基本无影响)。磷系和硅系阻燃剂在聚烯烃中单独使用阻燃效果并不显著,需要和其它阻燃剂复配使用来提高阻燃效果。
有鉴于此,亟需开发一种兼备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环境友好的无卤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如何提供一种阻燃效率高、氧指数高、热稳定性好、力学性能优异、加工性能好、环境友好、燃烧时低烟低毒、无腐蚀性气体释放的无卤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无卤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包括:
聚烯烃 79-83重量份
组合催化剂 8-10重量份
协效剂 5-10重量份
抗氧剂 0.5-1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42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